百词典

《文成》

时间: 2025-05-07 06:50:56

诗句

文成五利老纷纷,方丈蓬莱但可闻。

万里出师求宝马,飘然空有意凌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0:56

原文展示

文成五利老纷纷,
方丈蓬莱但可闻。
万里出师求宝马,
飘然空有意凌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的壮志和理想。五利即五种利器,虽然已经年老,但仍旧纷纷扰扰;方丈和蓬莱是传说中的神仙之地,只有声音能够传达;出发万里去寻找宝马,心中却空有凌云之志。

注释

  • 文成:这里可能指代文人或士人,寓意文人追求的理想与成就。
  • 五利:古代兵器或工具,象征各种利器,可能引申为文人所需的各种才华。
  • 方丈、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追求。
  • 宝马:古代名马,象征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 飘然:轻松自在,与理想的追求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政治与经济。他的诗歌多涉及社会、人生和理想,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斗争和个人理想的碰撞后,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文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远志向与现实的无奈。开头的“文成五利老纷纷”即指出文人虽然年老,却仍然希望能有所成就,然而现实却是纷扰不休。接着提到的“方丈蓬莱”,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生活。最后两句“万里出师求宝马,飘然空有意凌云”,则展示了诗人在追逐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尽管他志向远大,想要寻找心中向往的“宝马”,但最终只能感慨“飘然”而无着落,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文人的悲壮与无奈,既有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也有对现实无情的叹息。诗中虽有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成五利老纷纷:文人追求的多种才能(五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困扰与烦恼。
  2. 方丈蓬莱但可闻:理想的地方如方丈和蓬莱,虽然向往,却无法真正达到。
  3. 万里出师求宝马:诗人愿意远行,去追求心中理想的“宝马”。
  4. 飘然空有意凌云:尽管心中有着高远的志向,但实际却是空无一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成”与“老纷纷”,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方丈和蓬莱作为理想的象征,宝马则是追求的目标。
  • 隐喻:用“万里出师”隐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漫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文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壮,同时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成:象征文人的理想与成就。
  • 五利:象征多种才华,强调文人的多面性。
  • 方丈、蓬莱:象征理想和超脱的生活。
  • 宝马:象征追求的目标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文成五利老纷纷”指的是: A. 年老的文人们在追求理想
    B. 年轻文人在追求名利
    C. 士人对现实的不满
    D. 文人对历史的回忆

  2. 方丈与蓬莱在诗中象征: A. 现实生活的烦恼
    B. 理想的境界与追求
    C. 文人的孤独
    D. 政治的纷争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在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王安石更偏重于理性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个性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的差异,王安石的诗歌更显沉重,李白则更具奔放自由的气质。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卧病寄诸公 别张秀才 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二首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其一 金陵阻风登延祚阁 南阳道中 三十六湾 题四老庙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穷原竟委 肝胆楚越 匿瑕含垢 私字儿的字 乛字旁的字 虾荒蟹乱 边谟 传袭 曰字旁的字 玄色 禾字旁的字 包含鹏的词语有哪些 过隙 贫贤 文身断发 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