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华门偶述》

时间: 2025-05-07 00:20:42

诗句

银瓮烂生光,盘龙绣袱香。

但知从内出,不省赐何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20:42

原文展示:

银瓮烂生光,盘龙绣袱香。但知从内出,不省赐何王。

白话文翻译:

银制的酒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盘龙图案的绣袱散发着芬芳的香气。只知道这些美好的事物是从里面流出的,却不知道这些恩赐是给予了哪位王者。

注释:

字词注释:

  • 银瓮:指用银制成的酒坛。
  • 烂生光:光彩夺目,光芒四射。
  • 盘龙:龙的形状,形象复杂,常见于古代装饰。
  • 绣袱:绣制的包袱,常用于盛放物品。
  • 赐:恩赐,给予。
  • 王:指君主或王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银瓮”和“盘龙”都是古代奢华物品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贵。诗人通过此类意象,表达对物质享受的思考,同时引发对权力和恩赐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以其诗歌的豪放与清新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常有隐喻和哲理深意。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奢华生活成为一部分人追求的目标。诗人通过对美物的描写,反映了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东华门偶述》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华丽的物品,展现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感慨与思索。诗的开头“银瓮烂生光”通过色彩与光影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氛围,接着“盘龙绣袱香”进一步强化了视觉与嗅觉的享受,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繁华。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却突然转向,问“但知从内出,不省赐何王”,这不仅是对华丽物品来源的疑问,更深层的则是对权力与恩赐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质疑,这些美好的事物究竟是哪个王者的恩赐?这样的反思让整首诗多了一份哲理的深度,显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敏锐洞察与思考,表现出对物质享受的无奈与对权力游戏的反思,达到了一种情感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瓮烂生光”:描绘了银色酒坛的光辉,表现了奢华。
  • “盘龙绣袱香”:形象化地展示了装饰华丽、散发香气的绣袱,增强了视觉和嗅觉的参与感。
  • “但知从内出”: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来源的疑惑,暗示了内心的探寻。
  • “不省赐何王”:直指权力与恩赐的关系,表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奢华物品比作光辉与芬芳,增强感官感受。
  • 对仗:诗中“银瓮”与“盘龙”形成对比,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奢华物品的描绘,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思考与对权力游戏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瓮:象征财富与奢华。
  • 盘龙:象征权力与尊贵。
  • 香气:象征生活的享受与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富贵,也引发了对权力与物质享受的思考,代表了古代文人对权力、财富的复杂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瓮”主要象征什么? A. 贫穷
    B. 财富与奢华
    C. 普通生活

  2. “盘龙绣袱香”中“绣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装饰品
    C. 一种器具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B. 对权力与恩赐的反思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梦阳的《东华门偶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描绘,但李梦阳更关注物质与权力的关系,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两者不同的主题与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梦阳研究论文集
  • 《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生平与作品》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帝京篇十首 初夏 除夜 咏雨·其二 赐房玄龄 咏雪 守岁 赐萧瑀 望鹤林寺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追思为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以锥飡壸 筮盍 斗嘴 四字象声词大全及用法_常见四字象声词详解 腹心股肱 带阝旁的字有哪些?带阝的汉字大全 得陇望蜀 乐字的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鬓乱钗横 金貂取酒 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九闺 包字头的字 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5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5画吉利汉字推荐 见字旁的字 利刀旁的字有哪些_利刀旁汉字大全及书写规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