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11
贺新郎 丁未五日程昆崙别驾招同谈长益何雍南石崖程干一金山看竞渡
作者:陈维崧
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
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吴儿柂尾飘红褶。
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
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龙舟竞渡场景。随着鼓声的响起,鱼龙般的船只急速前行;在高台下,气势磅礴,天地似乎都被这热烈的气氛所吸引。那如云旗和翠盖般的装饰,仿佛在为这场盛事增添了华丽的色彩。此时,百灵齐聚,十万观众皆为这场比赛而欢呼,今晚谁能先夺桂冠呢?有人在江边默默流泪,吴地的年轻人手持着彩色的舟尾,回望着水波云影,似乎想要乘风破浪。这里的竞争不仅仅是金钱的角逐,而是速度的较量,江水因急流而波涛汹涌。商妇的银筝声伴随着悲欢交错,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夕阳渐渐西沉,舟楫纷纷归去,远山如睡,青黛依旧湿润。
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梦阮,号澄怀,晚号南山,浙江人。清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词技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此诗创作于清代丁未年间,正值江南水乡龙舟竞渡的传统节日。诗人以龙舟竞渡为背景,抒发对比赛的热情和对青春的渴望,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欢快氛围。
这首《贺新郎》以其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诗人通过鼓声的响起,勾勒出比赛的紧张气氛,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热闹的场景中。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彷佛云旗和翠盖”,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突显了比赛的盛大。诗中“十万黄头皆突鬓”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观众的热情与期待,体现了集体的精神与社会的活力。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透过“有人在,江潭泣”这一句,传达了对竞争激烈和人心浮动的感慨。同时,诗中对“银筝声涩”的描述,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气息,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整首诗在热闹与淡淡的忧伤之间游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龙舟竞渡的热爱与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展现了激烈竞争中的人情冷暖,反映了社会的活力与情感的复杂。
诗中“十万黄头皆突鬓”中的“黄头”指的是谁?
诗中的“银筝”代表了什么情感?
“山如睡,黛还湿”中的“黛”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