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贺新郎》

时间: 2025-05-04 11:41:25

诗句

天畔蚕丛路。

记当日、锦城丝管,华阳士女。

一自愁云霾蜀栈,飞下桓家宣武。

有多少、花钿血污。

十万娥眉齐上马,过当年、花蕊题诗处。

葭萌驿,鹃啼苦。

春宵高宴元戎府。

明月下、玉容黯淡,有人低诉。

妾本成都良家子,叹息鸾分钗股。

客亦为、泪零如雨。

掷却黄金归破镜,问德言、还识菱花否。

吾事毕,拔身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1:25

原文展示

贺新郎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天畔蚕丛路。记当日锦城丝管,华阳士女。
一自愁云霾蜀栈,飞下桓家宣武。
有多少花钿血污。十万娥眉齐上马,
过当年花蕊题诗处。
葭萌驿,鹃啼苦。春宵高宴元戎府。
明月下玉容黯淡,有人低诉。
妾本成都良家子,叹息鸾分钗股。
客亦为泪零如雨。
掷却黄金归破镜,问德言还识菱花否。
吾事毕,拔身去。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的蚕丛之路上,回忆起当日锦城的丝竹乐声,华阳的士女们。
自从愁云笼罩,蜀道艰难,仿佛飞下了桓家和宣武门。
有多少花钿沾满了鲜血,十万美眉齐上马,
经过当年花蕊题诗的地方。
葭萌驿,杜鹃悲鸣,春夜的盛宴在元戎府上。
明月下玉容显得黯淡,有人低声诉说。
我本是成都的良家女子,叹息着鸾鸟分离,钗股断裂。
客人也因泪水如雨而落。
我抛弃了黄金,归向破镜,问你是否还记得菱花。
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事情,便要离去。

注释

  • 蚕丛路:指的是位于四川的蚕丛山,古代蜀道的重要路线。
  • 锦城:指成都。
  • 华阳士女:指华阳地区的士人和女子。
  • 蜀栈:蜀道。
  • 桓家:历史上指桓温一族。
  • 花钿:古代女子的头饰。
  • 娥眉:美丽的女子。
  • 葭萌驿:古代的一个驿站,常用于描述旅途的艰辛。
  • 元戎府:指军中的宴会。
  • 菱花:指菱角花,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白云山人。他的诗风以婉约、细腻著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贺新郎》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结合历史典故,表达对爱与离别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陈维崧的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整首词以怀旧与愁苦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画卷。开头从“天畔蚕丛路”引入,带有浓厚的地理与历史背景,构建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锦城丝管声的回忆,唤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词中多次提到的“愁云”、“花钿血污”、“泪零如雨”等意象,展现了深沉的悲伤与失落,仿佛在诉说一段无法言说的离愁别绪。尤其是“妾本成都良家子,叹息鸾分钗股”,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沧桑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感叹。

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饱满,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诗人通过对离别、思念的刻画,让人感受到那种无法挽回的遗憾与痛楚,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畔蚕丛路”:开篇引入地点,设定了情境。
  2. “记当日锦城丝管,华阳士女”:回忆往昔的美好,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3. “一自愁云霾蜀栈,飞下桓家宣武”:写出愁苦的现状,暗含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4. “有多少花钿血污”:象征美好却被战乱毁坏的青春。
  5. “十万娥眉齐上马”:描绘壮观的出征场景,反映社会动荡。
  6. “过当年花蕊题诗处”:回首曾经的美好,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7. “葭萌驿,鹃啼苦”:描绘旅途中的苦涩与孤独。
  8. “春宵高宴元戎府”:反映宴会的热闹与内心的寂寞。
  9. “明月下玉容黯淡,有人低诉”:明月照耀下的美人愁苦,暗示爱情的凋零。
  10. “妾本成都良家子,叹息鸾分钗股”:身份的转变与离愁。
  11. “客亦为泪零如雨”:客人的悲伤与共鸣。
  12. “掷却黄金归破镜”:放弃财富,追求内心的安宁。
  13. “问德言还识菱花否”:对旧情的追问,带有无奈。
  14. “吾事毕,拔身去”:决然离去,体现内心的挣扎与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钿”比作青春之美,将“泪零如雨”比作悲伤之深。
  • 对仗:如“高宴元戎府”与“春宵”,形成对称。
  • 拟人:以“鹃啼苦”表达内心的悲痛。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对爱情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丛: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历史的沉重。
  • 花钿:代表青春与美好,却因战乱而沦落。
  • 杜鹃:象征离别与哀愁。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黄金:象征财富与权利,抛弃后求得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贺新郎》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陈维崧
    D. 苏轼

  2. 诗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思念与孤独
    C. 战斗
    D. 美好生活

  3. “掷却黄金归破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爱情的无奈与追求内心的安宁
    C. 对名声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相比辛弃疾的《青玉案》,陈维崧的《贺新郎》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历史的沧桑,而辛弃疾则结合了豪情与壮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特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维崧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晚菊三首 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 和苦热喜雨 弃屣有感 和杨公维二首 钱塘买舟西归 和春游三首 遣兴四首 得长兄书 挽武宣教徯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沐猴衣冠 铁面枪牙 辰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预难 红鱼 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为复 大雅宏达 方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餐风宿草 老东 曰字旁的字 略结尾的成语 包含谙的词语有哪些 一身两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五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