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鹤亭》

时间: 2025-05-02 04:55:42

诗句

萧散林下风,霜毛极清润。

为问载高轩,何如弄闲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42

原文展示:

白鹤亭
作者: 曾几 〔宋代〕

萧散林下风,霜毛极清润。
为问载高轩,何如弄闲影。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的风中显得萧散,霜冻的毛发极为清新润泽。
我想问问坐在高车上的人,跟这悠闲的影子相比,感觉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散:形容环境清幽,宁静。
  • 霜毛:指霜冻的草木或动物毛发,形容清晨的寒冷与清新。
  • 载高轩:指乘坐高车,通常是指尊贵或显赫的身份。
  • 弄闲影:指玩弄悠闲的影子,表达一种洒脱自在的态度。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高轩”可以联想到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与诗中所表达的淡泊名利的态度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文,号白鹤,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常常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写于曾几游览白鹤亭时,受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白鹤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萧散林下风”,生动地描绘出树林间的清风,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读者能感受到那股柔和的风拂过脸庞的清新。接着,诗人提到“霜毛极清润”,进一步强调清晨霜冻的美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

下联“为问载高轩,何如弄闲影”引入了“高轩”这一意象,表现出诗人与高贵身份的人的对比,似乎在询问那些身居高位、忙碌无暇的人,是否能体会到这种闲适的乐趣。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权势与名利的淡泊。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审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散林下风”:描绘了清晨林间的风,给人一种安静、自然的感觉。
  • “霜毛极清润”:通过霜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润泽的意境。
  • “为问载高轩”:引入对高贵身份的反思,形成一种对比。
  • “何如弄闲影”:提问的形式,引发思考,强调悠闲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毛”比作清润的状态,提升了诗的意境。
  • 对仗:首句与次句的结构和意象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风”:代表自由与流动的生活态度。
  • “霜毛”:象征清新洁净的生活状态。
  • “高轩”:象征权势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散林下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激昂

  2. “霜毛极清润”中“霜毛”指的是什么? A) 风 B) 草木 C) 影子

  3. 诗人对“高轩”的态度是? A) 向往 B) 轻视 C) 冷漠

答案:

  1. B) 宁静
  2. B) 草木
  3. B) 轻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曾几的《白鹤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暘》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于闲适与超然,后者则强调山水的和谐美。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曾几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临淮故里 北齐二首 拥鼻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答友人见寄酒 向隅 闺怨 雷公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以沫相濡 丶字旁的字 狼吞虎噬 黑字旁的字 栅子 革字旁的字 远视 至字旁的字 恩威并用 积潦 兰心蕙性 陷逆 孔怀之亲 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欣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