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3:22
沁园春 其三
作者: 曹贞吉 〔清代〕
读罢新词,击碎唾壶,悄然以悲。
任邯郸枕上,重裀列鼎,大槐宫里,貂锦蛾眉。
未了功名,难消磊块,不向空门何处归。
又底事问安期高誓,乞取刀圭。
茫茫大造谁知。
况世上原无真是非。
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
我赋三章,为君七发,得愈头风或有之。
掀髯笑望西山一带,暮雨迷离。
读完新作的歌词,我心中不由得感到悲凉,甚至想要摔碎唾壶。任凭我在邯郸的床上,厚厚的被褥铺开,想起大槐宫中的那些貂皮和锦衣美人。对于功名的追求仍未结束,心中那块磊石难以消解,若不向空门出家,又该何去何从?为何还要问安期的高远誓言,索取那刀圭呢?在这茫茫的创造中,有谁真正知道呢?况且世间本无真假是非。南华的齐物说,呼唤牛马,灵均在壁上称赞,真假难辨。我作了三章诗,为你七首发,或许能消解一些忧愁。举着胡须笑望西山一带,细雨迷离。
作者介绍:曹贞吉(1640年-1707年),字君亮,号畏庐,清代诗人,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思想和感情。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借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对世俗功名的反思,对人生意义的追索。在当时,清朝文人普遍面临着功名和理想的矛盾。
《沁园春 其三》通过对新词的反思,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处境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有对功名的追求,还有对内心的迷茫与哀伤。开篇以“读罢新词,击碎唾壶,悄然以悲”描绘了诗人听闻新词后产生的复杂情感。随后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邯郸的闲适生活,却又感受到对名利的无奈。诸如“大槐宫里,貂锦蛾眉”,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奢华生活,还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功名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哲学思考,探讨了世间真伪、是非的问题,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困惑。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严谨,既有个人感受,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显示了诗人的哲学思维和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人生的反思与迷茫,探讨了世间的真伪与是非,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认识。
诗词测试:
诗人读完新词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
诗中“未了功名,难消磊块”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