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0:24
题南陵隐静寺
松径上登攀,深行烟霭间。
合流厨下水,对耸殿前山。
润壁鸟音迥,泉源僧步闲。
更怜飞一锡,天外与云还。
在松树的小径上攀登,深入烟霭弥漫的山间。
水流汇聚在厨房下,面向高耸的殿前山。
湿润的墙壁上鸟鸣清脆,泉水潺潺僧人步履悠闲。
更令人怜惜的是那飞行的锡杖,仿佛在天外与云彩相连。
“锡杖”在佛教中是僧侣的法器,象征着修行和智慧。诗中提到的“天外与云还”,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境界,暗示着佛教的理念。
作者介绍:张祜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恬淡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山水、田园和宗教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隐静寺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
《题南陵隐静寺》是一首描绘自然和宗教气息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在松径间攀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水流和山的描写则进一步突出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中的“润壁鸟音迥”一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注,鸟鸣声的清脆与湿润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清新感受。
最后一句“更怜飞一锡,天外与云还”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对话的深刻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修行的敬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润壁鸟音迥”体现了对比与和谐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整首诗以描写隐静寺的自然景观和修行生活为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的向往,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尊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僧侣生活的刻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度的思考与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一锡”指的是什么?
A. 风筝
B. 僧侣的法器
C. 一种乐器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的是?
A. 对恋爱的感慨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政治的思考
“润壁鸟音迥”中,鸟音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单调
B. 清脆响亮
C.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主题也涉及隐逸生活,但张祜的诗更加强调宗教元素和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