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1:34
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松树生长在陇坂之上,百尺高的地方却没有枝叶。
向东南望去可以看到河的尽头,西北方则隐约可见昆山的崖壁。
山野间的风吹动了树叶的声音,夜晚的鸟儿因惊恐而飞散。
悲凉的情绪贯穿了一整年的节日,绿意盎然的景象却始终如一。
为什么草木的心中不能如我一般,不去怨恨寒暑的变迁?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青丘,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时,反映了对生命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开头的“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描绘了松树的孤独与坚韧,象征着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东南河尾与西北昆崖的描述,展现了广阔而又遥远的自然景象,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动静,伴随友情的疏离而生的悲凉感。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感受到节日的悲凉,葱翠的常绿却无法掩盖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则是诗人对自然界草木的羡慕,希望草木能够无怨无悔地接受四季的变迁,反映了他对生命态度的思索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松生陇坂上”意指:
A. 松树长得很高
B. 松树长在陇坡上
C. 松树没有枝叶
D. 松树生长在水边
诗中的“朋鸟”指的是:
A. 成群的鸟
B. 一只鸟
C. 夜鹰
D. 河边的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和《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 其三》都涉及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但前者更关注于月光和思乡情,而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友谊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