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垂杨碧(寓谒金门)》

时间: 2025-05-02 13:25:18

诗句

花半湿。

睡起一窗晴色。

千里江南真咫尺。

醉中归梦直。

前度兰舟送客。

双鲤沈沈消息。

楼外垂杨如此碧。

问春来几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5:18

原文展示: 垂杨碧(寓谒金门) 张辑 〔宋代〕 花半湿。睡起一窗晴色。千里江南真咫尺。醉中归梦直。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沈沈消息。楼外垂杨如此碧。问春来几日。

白话文翻译: 花儿半湿,醒来时窗外一片晴朗。千里之外的江南仿佛近在咫尺。醉意中归家,梦境直接。前次用兰舟送别客人。双鲤鱼沉沉地传递消息。楼外的垂杨如此碧绿。问春天来了几天。

注释:

  • 半湿:形容花瓣上还带着露水,显得湿润。
  • 晴色:晴朗的天气。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归梦直:直接在梦中归家。
  • 兰舟:装饰华丽的船,常用于送别。
  • 双鲤:古代书信的代称,因书信常装在鲤鱼形状的木盒中传递。
  • 沈沈:深沉,这里指消息传递的深沉。
  • 垂杨:垂柳。

诗词背景: 张辑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江南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如旅居他乡或送别亲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半湿、晴色满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中的“千里江南真咫尺”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思念,仿佛江南就在眼前。后文的“前度兰舟送客”和“双鲤沈沈消息”则通过送别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结尾的“楼外垂杨如此碧,问春来几日”则回归到春天的主题,以垂杨的碧绿象征春天的生机,同时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首句“花半湿”通过花的湿润状态,暗示了清晨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睡起一窗晴色”表达了诗人醒来时看到窗外晴朗的天气,心情也随之明朗。
  • “千里江南真咫尺”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思念。
  • “醉中归梦直”则通过“醉中”和“归梦直”两个词,表达了诗人醉意中直接在梦中归家的情景。
  • “前度兰舟送客”和“双鲤沈沈消息”通过送别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
  • “楼外垂杨如此碧”以垂杨的碧绿象征春天的生机。
  • “问春来几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

修辞手法:

  • 夸张:“千里江南真咫尺”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
  • 象征:“垂杨如此碧”以垂杨的碧绿象征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诗人抒发了对远方和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花半湿:清新自然的春日景象。
  • 晴色:晴朗的天气,明朗的心情。
  • 垂杨:春天的生机,对春天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千里江南真咫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答案:B

  2. 诗中的“双鲤沈沈消息”中的“双鲤”指的是什么? A. 真正的鲤鱼 B. 书信 C. 装饰品 答案:B

  3. 诗的结尾“问春来几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恐惧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春天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日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的《相思》:通过描绘红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辑的《垂杨碧》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日景色,但张辑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陈平章即席赋) 摸鱼儿·醉与君 念奴娇·吾年如此 虞美人(大红桃花)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 忆秦娥(为曹氏胭脂阁叹) 千秋岁(和尚学林寿筵节席) 春景 其二 新年贺太平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 江城子·涌金门外上船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谴负 熯天炽地 璀璨夺目 我辈情钟 行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列门 晩景 骇涩 弃瑕忘过 衣冠扫地 夕阳亭 生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贯开头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包含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