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5:37
藕花深处晚凉多。橹声和。柳边过。一角遥山,轻点镜中螺。月下红楼楼下水,人不见,但闻歌。生衣著酒玉颜酡。不寻他。奈情何。又道沅江,烟水软于罗。欲采蘋花将尺素,难寄与,托微波。
在藕花深处的傍晚,凉风习习,橹声和谐,船只经过柳树边。一角遥远的山,轻轻映在水中,宛如镜中螺。月光下红楼旁的水面,人影不见,却能听到歌声。身着素衣,酒意朦胧,脸色微红。我不再寻求他,情感又该如何呢?又提到沅江,烟水柔软得像罗纱。想要采摘藕花写封信,却难以寄出,只能托付给微波。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江城子》写于作者对人生感慨之际,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表露了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情感的怀念。诗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爱与离别的无奈。
《江城子》充满了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荷花、柳树、月光等自然景物,创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篇以“藕花深处晚凉多”引入,既描绘了水乡的晚景,也暗示着情感的凉意。随着诗句的展开,橹声和、柳边过,似乎让人感受到水面上的波光粼粼以及随风飘荡的轻柔,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意境。
“人不见,但闻歌”,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歌声的渴望与对人影的追寻,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日情感的怀念。诗人用“生衣著酒玉颜酡”描绘了一个醉酒的女子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晚宴的欢愉与微醺的情绪,而“奈情何”则是对情感的无奈与惆怅的感叹。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最后的“欲采蘋花将尺素,难寄与,托微波”,更是将诗歌推向了一个情感的高潮,表达了难以寄托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自然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及对情感的敏感触动。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思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诗中蕴含着对孤独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中“藕花”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梅花
“生衣著酒玉颜酡”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一位醉酒的女子
B) 一位清醒的女子
C) 一位悲伤的女子
诗中提到的“尺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书信
C) 一种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