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32
瑞鹤仙·慈仁寺松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尔头童齿豁。
又短如翁伯,小踰臧纥。
年高尚存活。
换一番兵马,一番宫阙。
雷轰电掣。
早煅就秦铜汉铁。
任噎欧万怪揶揄,
闪烁百灵恫喝。
奇崛。
种于奚代,长自何朝,
忘他始末。
空馀猎碣,略记汝,
生年月。
只新来庙市,
喧豗蹙踏,阑入市场豪猾。
趁天风鳞鬣狂拿,
舞场回鹘。
这棵松树的树冠高耸,像个小孩的牙齿一样,
又短得像老人的胡子,轻轻摇摆着。
年岁虽高依然挺立,
却换了一番兵员,一番宫殿。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
早已锻造出秦朝的青铜和汉朝的铁器。
任凭世间的嘲讽,
我却仿佛听到了百灵鸟的警告。
它的姿态奇特而高耸,
不知道它生长在哪个朝代,
也忘了它的来历。
只留下猎猎的树影,隐约记得你,
你的生辰。
不过是新近来到的庙市,
喧嚣的市场里人们争相踏足,
趁着天风摇曳,像鱼鳞一样狂舞,
在舞台上回旋。
作者介绍:陈维崧(公元1640年-1710年),字景升,号白莲,清代诗人。他以词作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人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替的时期。慈仁寺松作为具体的意象,承载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
《瑞鹤仙·慈仁寺松》展现了诗人对松树的深刻观察与哲理思考。松树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象征着生活的不屈不挠。诗中的松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挺拔,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气度。诗人通过对松树形态的描绘,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展现出松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提到的“雷轰电掣”以及“百灵恫喝”,使得松树的形象更加生动,仿佛在诉说着它与自然力量之间的博弈。通过松树,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历史的追问,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人事的无常,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松树的形象主要象征什么?
“雷轰电掣”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庙市”代表了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