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张伯永和诗以仆送笋减于常年复用韵以调一笑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3:54:35

诗句

竹薄方思渐补锄,笋时可得尽驱除。

此生已负管城债,计且不悛真个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4:35

原文展示:

张伯永和诗以仆送笋减于常年复用韵以调一笑 其一 赵蕃 〔宋代〕 竹薄方思渐补锄,笋时可得尽驱除。此生已负管城债,计且不悛真个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竹林稀薄正考虑逐渐修补,笋季到来可以彻底清除。这一生已经背负了文墨的债务,计划且不悔改真是疏忽。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薄:指竹林稀疏。
  • 渐补锄:逐渐修补。
  • 笋时:指竹笋生长的季节。
  • 驱除:清除。
  • 管城债:指文人的债务,比喻文人的责任或负担。
  • 计且不悛:计划且不悔改。
  • 真个疏:真是疏忽。

典故解析:

  • 管城债: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管仲曾为齐桓公的宰相,此处比喻文人的责任或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文人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规划。

创作背景: 此诗是赵蕃对友人张伯永的和诗,张伯永原诗提及送笋减少,赵蕃以此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文人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规划。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竹林和笋的生长,隐喻了文人的生涯和责任。首句“竹薄方思渐补锄”,以竹林稀疏需要修补为喻,暗示文人在创作上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次句“笋时可得尽驱除”,则表达了在适当的时候要彻底解决问题,不留后患。后两句“此生已负管城债,计且不悛真个疏”,则深刻反思了文人生涯中的责任和疏忽,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规划和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竹薄”和“渐补锄”的比喻,表达了文人在创作上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 次句以“笋时”和“驱除”为喻,表达了在适当的时候要彻底解决问题,不留后患。
  • 后两句通过“管城债”和“计且不悛”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生涯中的责任和疏忽的深刻认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薄”和“管城债”等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文人的生涯和责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竹薄”对“笋时”,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文人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规划,通过竹林和笋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生涯中的责任和疏忽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决心和规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薄:象征文人的创作不足。
  • 管城债:象征文人的责任和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薄方思渐补锄”中的“竹薄”象征什么? A. 文人的创作不足 B. 竹林的茂密 C. 文人的责任 D. 竹林的稀疏
  2. 诗中“此生已负管城债”中的“管城债”象征什么? A. 文人的债务 B. 文人的责任和负担 C. 文人的疏忽 D. 文人的计划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文人生涯的反思 B. 竹林的修补 C. 笋的生长 D. 文人的疏忽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怀旧表达对文人生涯的反思。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对文人生涯的深刻认识。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文人生涯的反思,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规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 镇江 闲居和云屋道士 十一拍 葬无主墓碑 出海 入狱第九十九 夜宿青原寺感怀 真州驿 桃源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字旁的字 郎结尾的成语 海外奇谈 商山四皓 黯然神伤 摘埴索涂 佛泥 髹饰 兀字旁的字 才华超众 造修 偷快 曰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攒聚 长字旁的字 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