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6:22
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
作者: 李道纯 〔元代〕
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
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
密密至虚守静,便见无中妙有,
九穷一齐通。直下承当去,
个是主人公。
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
疑团打就,只今突出妙高峰。
拨置纷纷外境,收拾灵灵底个,
生化了无穷。
毕竟作么道,日向岭东红。
雷声在地下再度响起,山下的泉水蒙蒙而出。
这两种道理,实际上是自然造化的深奥合一。
在静谧中深入虚无,便会见到无中生有的奇妙,
九重深渊都能一齐通达。
直下去承接这一切,
这才是生命的主人。
不要执着于无,也不要执着于有,更不要执着于空。
当疑虑消除时,今天我已突出妙高的峰顶。
拨开纷杂的外境,整理内心的灵性,
便能生化出无穷的智慧。
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看那太阳朝岭东升起的红光。
作者介绍:李道纯,元代诗人,致力于道教哲学与诗歌的融合,作品多反映内心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透过自然景物表达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张蒙庵的交流中创作,旨在探讨哲理与生命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充分体现了李道纯对自然和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雷声和泉水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界中潜藏的力量和智慧。开篇的“雷在地中复”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暗示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觉醒。在“明斯二理,自然造化合玄同”中,诗人将哲学思考与自然现象结合,展现了他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密密至虚守静”来传达一种修身养性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在静谧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才能看到“无中妙有”。这种思考延续到“九穷一齐通”,意味着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路径。
诗的后半部分,李道纯用“莫着无,莫着有,莫着空”来表达一种超越的智慧,强调在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最后,诗人以“日向岭东红”结束,象征着希望与光明,暗示生命的不断向上与自我超越。
整首诗在哲理与艺术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象,读来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哲理以及内心的宁静,强调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道纯属于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九穷”是什么意思?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道纯的《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着相似的结构和主题,但李道纯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苏轼则更体现了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以上内容为《水调歌头 赠张蒙庵》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