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6:40
人之所甚患,饥渴与寒暑。
粗免则已矣,过计安用许?
自奉非其分,三彭将嫉汝。
寓形天壤间,大抵皆逆旅,
但能饱菜根,何地不可处?
堂堂七尺躯,切勿效儿女。
人们最忧虑的,便是饥饿和口渴、寒冷和炎热。
只要粗略地免去这些烦恼就够了,过多地计较又有什么用呢?
自己生活不在于自己的分内,三彭(即三个人)便会嫉妒你。
生活在天地之间,实际上都是过客,
只要能吃饱菜根,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
堂堂七尺之躯,切不可像儿女那样去追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其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和深刻的历史感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表达。
《感遇》创作于陆游晚年,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处于外患之中。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物质生活的看法,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理。
《感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生活基本困扰的剖析,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开头两句直指人们最大的不安之处,即饥渴与寒暑,这是生存的基本需求。陆游认为,生活的烦恼只要粗略地免去,过于计较反而无益,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和对物质追求的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三彭将嫉汝”,这暗示了他对社会竞争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都是寄居者,人生短暂而如逆旅。只要能吃饱菜根,安身立命于世,何处都可以生活。这样的思想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
最后两句,诗人用“堂堂七尺躯”来强调自己的人格和自我价值,劝诫人们不要像年轻人那样盲目追求浮华,而是应当珍惜生命的本质。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了陆游深厚的生活智慧和人文关怀。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物质生活的简单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提倡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个人价值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