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04:48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作者: 张养浩 〔元代〕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
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悲风如阵阵袭来,荒烟笼罩着旧日的仇恨,碑铭已经残缺,难以辨认。
想必那位是汉朝的君王,而晋朝的臣子们在这风云变幻中庆祝的时光也已消逝,
如今都化作北邙山下的尘土。
即使是君王,也无人回应;即使是臣子,也无人回应!
张养浩(1280年-1348年),元代著名诗人、杂剧作家,字子直,号云溪,因其作品多涉及历史、哲学,风格悲壮、深沉,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反省。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更迭之际。诗人借古抒怀,追忆过去的王朝与英雄,借此表达对历史的无常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北邙山的荒烟与风阵,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与人物的悲剧。诗的前两句“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直接引入了诗歌的主题,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接下来的句子“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则在描绘历史人物的同时,揭示了历史的更替与兴衰。诗人用“都做北邙山下尘”来形容历史人物的最终归宿,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最后两句“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形成了强烈的反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已难以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厚重,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人事无常的感叹,令人深思。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历史无常的感慨。通过北邙山这一象征,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悲凉而又深沉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北邙山”主要象征什么?
A. 富饶的土地
B. 历史人物的埋葬地
C. 繁华的城市
D. 战争的遗址
“碑铭残缺应难认”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友情的珍惜
诗中反复提到“便是君,也唤不应”,其主要意义是?
A. 对君王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无情感叹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臣子的嘲讽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两首诗都对历史有深刻的反思,但张养浩的作品更倾向于悲伤与沉重,而李白的作品则多了一份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通过对历史的吟咏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