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28
桃源忆故人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门前一尺桃花雨。因甚玉骢轻去。
点点春愁如絮。飘到眉心住。
灯边夜按红么谱。尘满翠弦筝柱。
分付啼鹃代诉。宛转伤春语。
在门前轻轻飘落的桃花雨如同一尺厚,难道我的骏马为何如此轻盈地离去?
春天的愁绪如飞絮般纷纷扬扬,飘落到我的眉心停留。
夜晚的灯下,我在弹奏红色的乐谱,满是尘埃的绿弦筝柱不知何时已满。
我把思念寄托给啼叫的杜鹃,请它替我诉说,转述我那伤春的情感。
作者介绍
易顺鼎,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常以细腻的情感表现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桃源忆故人》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感怀故人,抒发思乡之情。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思念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春天的感伤。开头用“门前一尺桃花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雨的意象既美丽又富有诗意,迅速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接下来的“因甚玉骢轻去”则通过骏马的离去象征着与故人的离别,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诗人用“点点春愁如絮”继续深化情感,春愁如同飞絮,轻柔而难以捕捉,恰如人心中难以言表的惆怅。
在灯下弹奏乐器的画面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尽管有音乐相伴,却依然感到孤独。最后“分付啼鹃代诉”以杜鹃鸟的啼叫作为情感的寄托,充分表现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苦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门前一尺桃花雨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如雨般飘落,营造出浪漫而生动的画面。
因甚玉骢轻去
反映了诗人对故人的惋惜,骏马的轻盈象征着离别的迅速与无奈。
点点春愁如絮
春愁如飞絮般纷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
飘到眉心住
春愁停留于眉心,象征着愁绪的缠绵与难以释怀。
灯边夜按红么谱
夜晚在灯光下弹奏乐曲,暗示着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尘满翠弦筝柱
尘埃满布的琴柱,表现出岁月的流逝与对过往的怀念。
分付啼鹃代诉
希望杜鹃鸟替自己传达思念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故人的深切祝愿。
宛转伤春语
以伤春之语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与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孤独,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现了生命中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传达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春天的感伤。
诗中“桃花雨”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离别的悲伤
C. 繁华的过去
D. 未来的希望
“因甚玉骢轻去”中的“玉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马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满足
《静夜思》与《桃源忆故人》同样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春天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故人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