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洲》

时间: 2025-04-24 20:41:34

诗句

江城隔水是东洲,浑似金鳌水上浮。

万顷颓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41:34

原文展示:

江城隔水是东洲,
浑似金鳌水上浮。
万顷颓波分泻去,
一洲千古砥中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江城对面的东洲,宛如金色的鳌鱼漂浮在水面上。滔滔不绝的波浪将万顷水面分开,而这片洲屿在千古的历史中却如同一块坚硬的砥石,屹立在水流之中。

注释:

  • 江城:指的是长江沿岸的城市,具体未指明。
  • 东洲:指长江中的一个洲,象征着自然美景。
  • 金鳌:比喻美丽的景色,暗示着富饶与繁荣。
  • 万顷颓波:万顷的水面波涛汹涌,形容水势浩大。
  • 千古砥中流:砥石象征坚韧与永恒,暗指东洲历经千年不变。

典故解析:

“金鳌”可能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有关,鳌是海中的神兽,象征着力量与神秘。诗中将东洲比作金鳌,寓意其美丽与卓尔不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的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江城与东洲的美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东洲》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城对面东洲的美丽与壮观。诗的开篇“江城隔水是东洲”,通过简单的地理关系引出后文,使读者的视线随着诗人的思路自然转移。接着,诗人以“浑似金鳌水上浮”将东洲描绘得如同一只金色的鳌鱼,生动形象,充满了灵动之美。

第三句“万顷颓波分泻去”,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波涛的汹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壮阔。而最后一句“一洲千古砥中流”则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东洲如同一块不动的砥石,在千古的时间洪流中屹立不倒,隐喻着自然与历史的永恒。

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自然的动感,又有历史的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简单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向往,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人首先设定了地理背景,并引出东洲的存在。
  • 第二句:以金鳌比喻东洲,强调其美丽与独特。
  • 第三句:描写水波的浩荡,体现自然的力量。
  • 第四句:用“砥”来象征东洲的坚韧与不变,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洲比作“金鳌”,生动形象。
  • 夸张:万顷波涛,增强自然景观的壮阔感。
  • 对仗:四句构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厚重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洲:象征美丽与和平,代表着自然的宁静。
  • 金鳌:寓意富饶、神秘与力量。
  • 万顷颓波:代表浩瀚的江水与自然的壮丽。
  • 千古砥:象征历史的悠久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曹邺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金鳌”比喻的是哪个景物?

    • A. 江水
    • B. 东洲
    • C. 太阳
    • D. 鳄鱼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与历史
    • C. 爱情
    •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曹邺与王之涣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曹邺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静谧与历史的厚重,而王之涣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两者在技巧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与学习。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黄州南返登岳阳楼 酒后赏雪舟中 晓晴 早起 赠李禹臣 冬夜 其三 冬夜 其二 冬夜 其一 晚步至普照寺同金朴夫 彦冲长江月夜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屎盆子 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祸来神昧 美女者丑妇之仇 快人快性 痔漏 环合 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扯纤拉烟 宽减 当仁不让 气字旁的字 挥金 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包含耻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