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9:16
防江行五首
作者: 刘子翚
寒烽隔水明,虏意犹叵测。
君王自临戎,万骑随清跸。
士气薄层霄,欃枪夜无色。
在寒冷的烽火照耀下,河水显得明亮,敌人的意图依旧难以猜测。
君王亲自带领军队,万骑随行在清晨的车队中。
士兵的士气仿佛薄薄的云层,长矛和枪械在夜色中显得无色无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反映了宋代边境战事的复杂性与紧迫性,烽火作为军事信号,代表着战斗的即将来临。诗中提到的“君王自临戎”显示出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而“士气薄层霄”则暗示士兵的士气低迷,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云溪,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和士兵生死的关切,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北方民族侵扰时期,国势危急,诗人以此诗表达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士兵士气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思考。
《防江行五首》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无奈。首句“寒烽隔水明”用烽火映衬出寒冷的气氛,暗示着战斗的临近,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战事的预兆。接下来的“虏意犹叵测”,则突显出敌人的不可预测,让人感到一种紧张和压迫。
“君王自临戎”显示了统治者的责任感,强调了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与行动。而“万骑随清跸”则描绘了队伍的壮观,增强了战斗即将到来的气氛。最后两句则是对士气的深刻剖析,士兵的士气如同薄薄的云层,脆弱不堪,“欃枪夜无色”则表现出武器在黑暗中的无力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士兵处境的同情,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战争的紧迫感和士兵的无力感,表现出对国家和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烽隔水明”中的“烽”指的是什么?
A. 火焰
B. 烽火
C. 军队
“士气薄层霄”中的“薄层霄”比喻什么?
A. 士兵的勇敢
B. 士兵的脆弱士气
C. 战争的胜利
诗中提到的“君王自临戎”意指什么?
A. 君王无所作为
B. 君王亲自带领军队
C. 君王在后方指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防江行五首》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