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2:44
渡淮
鸣鼙渡长淮,霏烟散清晨。
皎皎初日光,照辉草木新。
横林渡余碧,叠嶂开嶙峋。
移桡失向背,烟波浩无垠。
儿童相橹歌,余心亦欣欣。
轻帆轻相逾,画鷁映流津。
徘徊望洲渚,悠然独怀人。
樵渔有栖遁,寂寞谁问邻。
暮风翻洪涛,鱼虾亦有神。
四顾天地墨,孤舟恐漂沦。
全诗翻译:
鼓声响起,渡过长淮,晨雾渐散,清晨的气息弥漫开来。
明亮的初升太阳,照耀着新鲜的草木。
横向的树林映衬着碧绿的水面,重重叠叠的山峦在云雾中显得嶙峋。
划桨时方向失去,烟波浩渺无边无际。
孩子们在岸边嬉戏歌唱,我的心情也因此愉悦。
轻舟轻轻滑过,画中的野鸭映在流动的水面上。
我徘徊在洲渚之间,悠然自得地思念着某个人。
樵夫和渔夫各有自己的栖息之处,孤独的我也无人问津。
暮风翻起波涛,鱼儿和虾子似乎也有灵性。
四周望去,天地一片墨色,我的孤舟恐怕会随波漂流而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擅长诗词,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渡淮》是在一个清晨,诗人渡过淮河时所写,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渡淮》是刘子翚的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作,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的结合。开篇“鸣鼙渡长淮”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清晨,鼓声象征着出征或旅行,暗示了人生的旅途。接着,清晨的霏烟和皎洁的阳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中“横林渡余碧,叠嶂开嶙峋”描绘了河岸的青翠和远山的险峻,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人的心情在孩子们的歌声中得到了共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徘徊望洲渚,悠然独怀人”则透露出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孤舟在无限的烟波中,使人感到一种无边的孤独。后半部分,随着暮风的来临,诗人感受到的波涛与寂寞,进一步加强了主题的深度与复杂性。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穿插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中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个人的孤独,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A. 长江
B. 淮河
C. 黄河
诗人从哪种动物的身上感受到自然的灵性?
A. 鱼
B. 鸭
C. 虾
诗中的“鸣鼙”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鼓声
C. 风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