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8:43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
见十里长堤,数声啼,至今清泪,襟袖斓斑。
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
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
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
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
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
在南浦的岸边,扁舟轻轻摇荡,分隔的地方响起佩饰的声音,让人不禁怀念那位轻盈的姑娘。看到十里长堤上,几声鸟鸣,至今想起那清泪,湿透了衣襟和袖子。谁能相信,昔日的美丽如今已然消逝,腰身纤细,鬓发逐渐衰老。喝着酒迎着风,看着花对着月,不提官职,不与栏杆相依,心中却无比惆怅。相逢之后又再感慨,唯有那秋水般的情怀,送去对春山的遗恨。想必马儿催促着行色,泥水溅湿了旅衫。况且春天的花朵即将凋谢,红色的花瓣轻轻凋落,正追随着欢乐,黄鹂在间隙中鸣叫。如何能得此无牵无挂的心情,恰似空中的云朵,悠闲自在。
作者介绍: 王之道,生活于宋代,性情洒脱,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婉约而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春季的旅途中,诗人在南浦感受到离别与思念,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风流子》以“扁舟南浦岸”开篇,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人通过扁舟的安静与南浦的柔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将情感从自然景色转向自身的感受,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无尽惆怅。诗中“数声啼,至今清泪,襟袖斓斑”一句,写出了对往昔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巧妙地通过“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转化情境,描绘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尽管内心惆怅,却依旧要在自然中寻找些许的慰藉。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春天的无奈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愈发明显,尤其“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一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由无拘束的向往,然而又无法真正实现的无奈。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以淡雅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感伤。通过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叹息,诗人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带有浓厚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终追求一种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扁舟”代表什么?
“数声啼”中“啼”指的是什么?
诗人喝酒时的心情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风流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感叹。王之道的诗更偏向于男性视角中的感伤与放纵,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风流子》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