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光孝寺》

时间: 2025-05-02 19:44:00

诗句

秋日留题翠壁层,出山聊近在山僧。

肩舆又上沙头渡,隔水人家两岸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4:00

原文展示:

过光孝寺
作者:萨都剌 〔元代〕

秋日留题翠壁层,
出山聊近在山僧。
肩舆又上沙头渡,
隔水人家两岸灯。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日子里,我在翠绿的山壁上留下题词,
走出山来时,恰好遇到山中僧人。
我乘着轿子又上了沙头渡口,
隔着水面,看到两岸的人家灯火辉煌。


注释:

字词注释:

  1. 留题:留下题词或诗句。
  2. 翠壁:指青翠的山壁,形容自然景色。
  3. 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通常由人肩扛。
  4. 沙头渡:指渡口,可能是沙滩的渡口。
  5. 人家:指居民的房屋。
  6. :指灯火,象征着人们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山僧”,可能与佛教有关,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山水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字子才,号云间,生于1290年,卒于1340年。他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融情于景,颇具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萨都剌游览光孝寺时,正值秋日,感受到山水的静谧与人间的温馨,故而作此诗以表达其心境。


诗歌鉴赏:

《过光孝寺》展现了萨都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真挚流露。首句“秋日留题翠壁层”描绘了秋季的宁静与清新,翠绿的山壁上留下的题词,象征着他对这片美景的欣赏与纪念。第二句“出山聊近在山僧”则引入了一个对话的对象——山僧,表现出他在游历中的偶遇,隐喻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肩舆又上沙头渡”这一句,描绘了作者继续旅程的情景,肩舆的意象也增添了一种轻松的氛围。最后一句“隔水人家两岸灯”,通过灯火的描写,展现了人间的温暖与生活的活力,形成了与前面清冷秋景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间生活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日留题翠壁层:在秋天的日子里,我在青翠的山壁上留下题词,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 出山聊近在山僧:走出山时,恰巧遇到山中的僧人,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人际关系的温暖。
  3. 肩舆又上沙头渡:我乘坐轿子继续前行,描绘出一种悠闲的旅行状态,展示了旅途的轻松。
  4. 隔水人家两岸灯:隔着水面,看到两岸的人家灯火,象征着人间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翠壁”比喻山的青翠,表达了自然的生机。
  • 对仗:如“肩舆又上沙头渡,隔水人家两岸灯”,前后句式和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间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日:象征着成熟与思考的季节。
  2. 翠壁:代表自然的美丽。
  3. 肩舆:象征着旅行与悠闲。
  4. :代表着人间的温暖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肩舆”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轿子
    • B. 一种船
    • C. 一种马车
    • D. 一种自行车
  2. 诗中的“翠壁”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青翠的山壁
    • B. 一片草地
    • C. 一条河流
    • D. 一座城市
  3. 诗中提到的灯火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人间的温暖
    • C. 黑暗
    • D. 旅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萨都剌的《过光孝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萨都剌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艺术与文化》

相关查询

奉和圣製上元 上元 清平乐·红笺小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蝶恋花 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援案 爻字旁的字 山奔海立 三框儿的字 衣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无病自炙 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响彻云霄 慧云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听天由命 足字旁的字 轮运 小行子 恒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