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2:40
夜坐待月次日补吟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瑶坛礼碧虚,返次羽人坐。
引脰延月华,吞吐隔翠嶞。
众吻盼流芳,冉冉忽透过。
大规虽微亏,犹喜镜未破。
浮翳从何来,掩蔽仍不果。
连峦一色净,清辉千里播。
爽垲入襟裾,光明生咳唾。
诗翁於此时,枯肠正无奈。
愧乏云锦章,翻然乃高卧。
斯辰怅有怀,无语坐偷堕。
今夕冰轮升,不吟则不可。
预解素娥嘲,免谓翁负我。
在瑶坛前恭敬地礼拜苍穹,接着又回到羽人的坐位。
引导着月光,吞吐着隔着翠色山峦的光辉。
众人都期待着芬芳的流动,月光慢慢地透过了云层。
虽然镜子上有些微瑕疵,但我仍然欣喜于它没破碎。
那浮云从何而来,遮蔽却仍然无法达到。
连绵的山峦都显得格外干净,清辉洒向千里。
凉爽的月光透入我的衣襟,光明照耀着我。
此时的我,诗人正感到无奈,肠子都已干枯。
我感到愧疚,缺乏华丽的诗篇,翻身躺下。
在这时刻,心中充满了惆怅,无言以对,任思绪沉堕。
今夜冰轮升起,不吟诗则不可。
我提前解读了月神的嘲讽,免得别人说我辜负了月亮。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夜晚,诗人独坐静思,期待月亮的升起,表达了对月光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惆怅。
这首诗以清幽的夜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与热爱。诗中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瑶坛”、“月华”、“苍穹”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的流动,表现了内心的感受与情感波动。尤其是“众吻盼流芳,冉冉忽透过”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月光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感才华不足,愧对月亮,表现了他在创作上的焦虑与无奈。通过“翻然乃高卧”与“无语坐偷堕”,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探讨了创作与灵感的关系。整首诗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我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月亮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创作的渴望以及在创作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通过对月光的描绘,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感受,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对创作的渴望?
A. 风
B. 月亮
C. 花
D. 雨
诗中提到的“瑶坛”象征什么?
A. 金钱
B. 权力
C. 理想与高洁
D. 名誉
诗人在诗中感到愧疚的原因是什么?
A. 缺乏华丽的诗篇
B. 自然的变化
C. 朋友的离去
D. 家庭的琐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与李白《静夜思》的对比中,卫宗武的诗歌更侧重于对月亮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感受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