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15
秋晚
风扫柴门净,银灯吐玉花。
纳凉凭石,待月上窗纱。
老去心犹壮,秋来鬓任华。
不妨高枕睡,无梦到公家。
秋天的晚风扫过柴门,院子里格外干净。银色的灯光照耀着,仿佛吐出玉色的花朵。傍晚时分,我倚在石头上纳凉,静静等待明月升起,照亮窗纱。虽然年纪渐长,但心中依然壮志未酬。秋天来了,白发也随之而增。何不高枕而眠,做一个无梦的好觉,远离世俗的烦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整体意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自我安慰。
作者介绍:
高遁翁,字不详,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表现出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晚》创作于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清凉,在生活的琐碎与年华的流逝中,体悟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秋晚》是一首描写秋夜宁静情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风扫柴门净,银灯吐玉花",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随后“纳凉凭石,待月上窗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时光的珍惜。诗中提到“老去心犹壮,秋来鬓任华”,这句透露出诗人对年龄的坦然接受,虽然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内心的壮志仍然不减。
最后一句“不妨高枕睡,无梦到公家”,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选择放下负担,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安逸。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心中对生命的淡然与洒脱。诗人在老去中接受自我,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灯吐玉花”形象比喻了什么?
"老去心犹壮"中的“壮”指的是?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