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家傲》

时间: 2025-05-07 06:55:38

诗句

听说西方无量乐。

琉璃田地金城郭。

翡翠鲜明珠磊落。

莲披萼。

几多青赤并黄白。

大士声闻随所适。

天华烂漫沾衣裓。

各各化身千百亿。

神通力。

须臾游遍微尘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5:38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听说西方无量乐,琉璃田地金城郭。
翡翠鲜明珠磊落,莲披萼。
几多青赤并黄白,大士声闻随所适。
天华烂漫沾衣裓,各各化身千百亿。
神通力,须臾游遍微尘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听说在西方有无尽的快乐,那里的田地如琉璃般清澈,金色的城墙环绕着。翡翠般鲜明的珍珠堆积如山,莲花披着花瓣。那里有多少青色、赤色、黄色和白色的花朵,大菩萨的声音随处可闻。漫天的华彩洒落在衣裳上,众生各自化身成千上万的形态。具有神通力量的人,瞬间就能游遍微尘世界。

注释:

  • 无量乐:指的是无尽的快乐。
  • 琉璃田地:形容土地如琉璃般晶莹剔透。
  • 金城郭:金色的城墙和防御工事。
  • 翡翠鲜明:形容珍珠颜色鲜艳如翡翠。
  • 莲披萼:形容莲花的花瓣披着花萼。
  • 大士:指大菩萨,声闻则是佛教中一种修行成就的境界。
  • 天华烂漫:天上的华丽景象,美丽灿烂。
  • 神通力:指佛教修行者的超能力。
  • 微尘国:即微小的尘埃之国,象征广阔的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梵琦,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尤其是佛教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交融之际,体现了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宗教思想的理解和表达。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富有宗教哲理和美学观念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极大向往。诗中通过对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描绘,映射出一种理想的宗教境界。首句“听说西方无量乐”引入了极乐的主题,紧接着用“琉璃田地金城郭”描绘出一幅美妙的画面,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翡翠鲜明珠磊落”来增强意象的色彩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诗中提到的“大士声闻随所适”,这是对佛教中高僧大德的描述,象征了智慧与慈悲的结合,反映了对信仰的深刻理解。后面的“天华烂漫沾衣裓”,则生动描绘了那种超然的美景,如同人们在世俗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神圣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融汇了宗教、哲学和美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说西方无量乐:开篇即引出主题,指向理想的极乐世界。
  2. 琉璃田地金城郭:色彩鲜明,描绘出美丽的园田和坚实的城墙,象征安全和富饶。
  3. 翡翠鲜明珠磊落:珍珠的丰富与美丽,体现出极乐世界的富饶。
  4. 莲披萼:莲花的优美,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5. 几多青赤并黄白:丰富的色彩表达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繁荣。
  6. 大士声闻随所适:强调了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和亲近感。
  7. 天华烂漫沾衣裓:描绘了一种美好而神圣的氛围。
  8. 各各化身千百亿: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变化。
  9. 神通力:表现了修行的成果和能力。
  10. 须臾游遍微尘国:展现了修行者的超脱和广阔的视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宗教境界相结合。
  • 对仗:如青赤、黄白,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色彩的描绘,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认同与追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方:象征理想的极乐世界。
  2. 琉璃:象征清澈与纯净。
  3. 金城:象征财富和安全。
  4. 翡翠:象征美丽和珍贵。
  5. :象征纯洁和高尚。
  6. 大士:象征智慧与慈悲的结合。
  7. 天华:象征神圣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方”指的是哪里?

    • A. 地球的西面
    • B. 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C. 中国的西方
    • D. 任何地方
  2. “琉璃田地金城郭”中的“琉璃”主要形容什么?

    • A. 空气清新
    • B. 土地的美丽
    • C. 珍珠的光泽
    • D. 城墙的坚固
  3. 诗中提到的“大士”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高僧或大德
    • C. 神秘的生物
    • D.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诗,体现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前者侧重于理想的宗教境界,后者则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详细解读古诗词的艺术特点。
  • 《元代诗人研究》:对元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钦州天涯亭梅 祝英台近·掩琵琶 祝英台近 会稽道中,用辛稼轩韵 祝英台读书处 祝英台近 春游偶憩静山禅院 祝英台近 车上 祝英台近 其二十二 并序 祝英台近 其二十一 并序 祝英台近·路重寻 祝英台近·宿酲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茧绸 思春 戈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云步 包含冶的词语有哪些 饿鬼投胎 一命之荣 爪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莫应丰 防芽遏萌 流汗浃背 破步 月字旁的字 良辰美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