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32
原文展示:
文靖登庸久,朝廷政教隆。相门无或议,子舍有如公。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至今清论在,常满缙绅中。
白话文翻译:
文靖公长久地担任要职,朝廷的政治和教育都非常兴盛。相门之中没有人敢议论,他的子弟也像他一样优秀。他的恩泽并非侥幸获得,官职的荣耀都是他治理有功的结果。直到现在,他的清廉正直的言论仍然在士大夫中流传,常常被人们提起。
注释:
- 文靖:指吕惠穆,文靖是他的谥号。
- 登庸:指担任重要官职。
- 政教隆:政治和教育都非常兴盛。
- 相门:指宰相的家庭。
- 子舍:指宰相的子弟。
- 恩泽非徼幸:他的恩泽并非侥幸获得。
- 官荣悉治功:官职的荣耀都是他治理有功的结果。
- 清论:清廉正直的言论。
- 缙绅:指士大夫阶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吕惠穆而作,吕惠穆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以清廉正直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吕惠穆去世后,文同为了纪念他的政绩和品德而创作的。诗中赞扬了吕惠穆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国家的贡献,以及他的清廉正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吕惠穆的赞颂,展现了他的政治成就和品德风范。诗中“文靖登庸久,朝廷政教隆”一句,直接点明了吕惠穆长期担任要职,对朝廷的政治和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相门无或议,子舍有如公”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家族也继承了他的优秀品质,没有不良议论。“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揭示了他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他辛勤治理的结果。最后两句“至今清论在,常满缙绅中”则表明他的清廉正直的言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体现了他在士大夫中的崇高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靖登庸久,朝廷政教隆”:文靖公长期担任要职,朝廷的政治和教育都非常兴盛。
- “相门无或议,子舍有如公”:相门之中没有人敢议论,他的子弟也像他一样优秀。
- “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他的恩泽并非侥幸获得,官职的荣耀都是他治理有功的结果。
- “至今清论在,常满缙绅中”:直到现在,他的清廉正直的言论仍然在士大夫中流传,常常被人们提起。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文靖登庸久,朝廷政教隆”和“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
- 比喻:通过“相门无或议,子舍有如公”比喻吕惠穆的家族也继承了他的优秀品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吕惠穆的政绩和品德,强调他的清廉正直和治理有功,以及他在士大夫中的崇高地位。
意象分析:
- “文靖”:象征着吕惠穆的清廉正直。
- “朝廷政教隆”:象征着国家的兴盛。
- “相门”和“子舍”:象征着家族的优秀品质。
- “恩泽”和“官荣”:象征着吕惠穆的政绩和品德。
- “清论”和“缙绅”:象征着吕惠穆在士大夫中的崇高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靖”是指谁?
A. 文同
B. 吕惠穆
C. 其他
- 诗中“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吕惠穆的成就并非偶然
B. 吕惠穆的成就都是侥幸获得
C. 吕惠穆的成就都是别人帮助的结果
- 诗中“至今清论在,常满缙绅中”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吕惠穆的清廉正直的言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B. 吕惠穆的清廉正直的言论已经被人遗忘
C. 吕惠穆的清廉正直的言论只在士大夫中流传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吕惠穆公神道碑》:也是纪念吕惠穆的作品,详细记述了他的生平和政绩。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吕惠穆挽诗四首》与王安石的《吕惠穆公神道碑》:两者都是纪念吕惠穆的作品,但文同的诗更注重表达情感和赞颂,而王安石的碑文更注重事实的记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吕惠穆传》:详细记载了吕惠穆的生平和政绩。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包括《吕惠穆挽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