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30
渔家傲
作者:沈曾植〔清代〕
塞上秋来风景异。平沙白草天无际。
契箭传呼菩萨至。高牙启。
六州都督偕胡跪。旱海沙陀游猎地。
射生不射黄羊地。盘马弯弓开远势。
腾猿戏。彀中别有由基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独特风景,秋风吹来,平坦的沙地上白草丛生,天际无边无际。契丹的箭矢传来,仿佛菩萨降临,意象高远。六州的统帅们齐聚一堂,跪拜在胡人的面前,展示出一种敬畏与服从的姿态。这里是旱海沙陀的狩猎场,射杀的是猎物而不是黄羊。骑马拉弓,远远瞄准,仿佛腾空的猿猴在嬉戏,网中却另有深意。
沈曾植,字文韬,号葆光,清代诗人,出生于1816年,卒于1888年。他的诗风沉稳,常以描绘自然和边塞风光为主,善于运用典故,作品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边疆地区多次发生战事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边塞风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中融入了对狩猎的描写,折射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描绘秋风和白草,给人以苍凉而广阔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沉思。契箭与菩萨的出现,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突显了边塞生活的矛盾。
在诗中,六州都督的跪拜则暗示着权力与服从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政治环境。狩猎的意象不仅仅是对生存的追求,更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最后的“腾猿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与欢愉,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动荡中,也要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
整首诗气氛深沉而又富有张力,展现了沈曾植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存状态的感慨,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秋天景色,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对权力关系的反思,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感慨。
此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契箭”指的是哪个民族的箭?
在诗中,六州都督对胡人表现出什么态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