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8:05
龙砂铁马犯烟尘,
迹近群鸥意倍亲。
风卷蓬根屯戊己,
月移松影守庚申。
韬钤岂足为经济,
岩壑何尝是隐沦。
心许故人知此意,
古来知者竟谁人。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中与朋友们夜坐的情景,听到边防不宁的消息。诗中提到龙砂铁马在烟尘中驰骋,接近群鸥的踪迹,心中倍感亲近。风卷起蓬根,时光在戊己之交,月光移过松影,守护着庚申的夜晚。韬光养晦又何尝能够算作经济之计呢?山岩深壑又何尝是隐退的归宿?我心中向故人表达这样的情意,古往今来,真正了解这种心思的人又有多少呢?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以词名世,工于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常用细腻的笔触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边防不宁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夜坐之际与友人共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诗人夜坐于山中,听闻边防动荡的背景,展现了对时局的深思与对故友的思念。开篇以“龙砂铁马犯烟尘”描绘出战事的紧张与混乱,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战马在烟尘中奔腾的气氛,仿佛战斗随时可能爆发。而“迹近群鸥意倍亲”则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出在动荡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则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宁静与流逝的时间,显示诗人在忧虑之余仍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意象交错之间,渗透出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对过往的回忆。
诗的后半部分则深入探讨了隐退与经济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隐退生活的思考与困惑。“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更是将主题升华,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人与人之间心灵共鸣的思考。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令人反思人世间的情感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隐退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知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龙砂铁马”指的是什么?
“心许故人知此意”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庚申”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