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00
一从东别长安道。
西住磻溪庙,渐扣南山名迹杳。
洪沟冷淡,土龛潇洒,北府何曾到。
夜深陌上行人悄。
独听岩前子规叫。
切切松梢啼到晓。
声声相劝,不如归去,争奈功夫少。
离开长安之路,我从东边出发。
在西边的磻溪庙停留,渐渐地接近南山的名胜却已杳无踪影。
洪沟显得冷清,土制的龛位显得潇洒,但北方的名胜却从未到过。
夜深了,路上行人寂静无声。
我独自听见岩边杜鹃的哀叫。
清晨时分,松枝间的啼叫依然不断。
声声相劝,不如返回去吧,奈何修行的时间却是如此短暂。
丘处机(1148-1227),字处机,号太和,元代著名的道士、诗人,创立了“全真教”,他以高深的道理和优美的诗词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其修行的哲学。
《青莲池上 幽栖》创作于丘处机晚年,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漠,表现出在幽静环境中修行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修道生涯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开篇提到离开长安,象征着对繁华尘世的告别,接着描述了在西边的磻溪庙静谧的环境,以及南山的名胜已然不见,展现出一种失落感。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听见岩边子规的悲鸣,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随着清晨的来临,松梢间的啼叫声声入耳,似乎在劝说他放弃追求,回归生活。最后一句“争奈功夫少”,更是道出了修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虽有归隐之愿,却因时间的短暂而感到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精神自由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诗人离开长安是为了什么?
“独听岩前子规叫”中,子规代表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洪沟冷淡”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内容为《青莲池上 幽栖》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深层含义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