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57
蝶恋花 和公渚
作者:黄浚 〔近代〕
别里高城消宿雾。杨柳吹绵,都作因风舞。
抵死销魂能几度。为春却又伤迟暮。
极目平芜春去路。雨外灯前,片霎成今古。
零落荼蘼何足数。啼红只忆鹃声苦。
在别离的地方,高大的城墙上,晨雾渐渐消散。
杨柳随着轻风摇摆,似乎都在翩翩起舞。
我在这销魂的情感中,经历了多少次呢?
为了春天的美好,却又因时光的流逝感到惆怅。
极目远望,平坦的原野上春天的路已经走远了。
雨中灯前,片刻之间似乎变成了今昔的对比。
零落的荼蘼花又算得了什么呢?
唯有啼叫的杜鹃让我忆起那痛苦的声音。
"啼红只忆鹃声苦"中的“鹃”指的是杜鹃鸟,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杜鹃在春末夏初时鸣叫,常使人联想起离愁别绪。
作者介绍:黄浚,近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黄浚对离别、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蝶恋花 和公渚》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往日美好的回忆。开篇以“别里高城消宿雾”引入,清晨的高城,晨雾散去,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着,作者通过描绘“杨柳”的舞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抵死销魂能几度”的自问,暗示了爱情的苦涩和时间的无情。
后半部分的“极目平芜春去路”更是点明了春天的逝去与人生的无常。作者在灯下回忆往昔,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然而“零落荼蘼何足数”,再次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的“啼红只忆鹃声苦”,以杜鹃的悲鸣为结尾,让整首诗在哀伤的情绪中结束,深化了整体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诗词测试:
“别里高城消宿雾”中的“宿雾”指的是什么?
诗中“杨柳吹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啼红只忆鹃声苦”中的“鹃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浚的《蝶恋花》更加强调春天的逝去和人生的无常,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