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1:09
驿足归来以口陈,
烂柯山色碧嶙峋。
横经二月二十一,
听讲三千三百人。
圣者子孙皆在列,
愚而夫妇也知津。
衰翁首看法筵义,
文与正蒙相比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来时的情景。他在烂柯山,山色碧绿而奇峻,二十一日的活动吸引了三千三百人前来听讲。参加的人中有许多圣人的后代,连普通的夫妻也知道要来听。年迈的诗人也在法筵上观看,感慨这文与正的道理与古代的蒙学相比,意趣相仿。
赵汝腾(约1086年-约1151年),字子明,号汝腾,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曾任职于仕途。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人文情怀。
此诗创作于诗人归家途中,正好在烂柯山参加了一次大规模的讲座,由此产生了对学术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欣慰。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学术交流场景。诗人通过“驿足归来”引入全诗,营造出一种归来的温暖和期待。在烂柯山的景色描写中,山色的“碧嶙峋”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知识的深邃和难以攀登的境界。接着,诗人通过“听讲三千三百人”的描写,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文化的繁荣。
“圣者子孙皆在列”一句,既显示了参与讲座者的尊贵身份,又强调了学术传承的重要性。即使是普通的夫妻也在其中,表明了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智慧的向往。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衰翁首看法筵义”自谦,表现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生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化、学术的重视,也流露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术和文化的崇敬,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与普及,体现了诗人对学术交流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参与听讲的人数是多少?
诗人对知识的态度是?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赵汝腾的这首诗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