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拟青青河畔草》

时间: 2025-05-07 06:42:26

诗句

褭褭临窗竹。

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

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

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

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

绀黛羞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26

原文展示: 褭褭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白话文翻译: 窗边的竹子轻轻摇曳,门前的桐树茂密低垂。明亮的房间里,女子容光焕发,高台上清冷孤寂。她的志向高洁如秋霜,容颜艳丽如春日红花。人生谁能不经历离别,只恨你早早从军而去。夜晚弹琴,月色也感到羞愧,青黛色的妆容在春风中显得羞涩。

注释:

  • 褭褭:轻轻摇曳的样子。
  • 蔼蔼:茂密的样子。
  • 灼灼:明亮、光彩照人的样子。
  • 泠泠:清冷、孤寂的样子。
  • 明志逸秋霜:志向高洁,超越秋霜。
  • 玉颜艳春红:容颜如玉,艳丽如春日红花。
  • 鸣弦惭夜月:弹琴时,月色也感到羞愧。
  • 绀黛羞春风:青黛色的妆容在春风中显得羞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令晖,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情感与审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行从军的情人的思念与怨恨,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行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怨恨。诗中“褭褭临窗竹”和“蔼蔼垂门桐”描绘了静谧的环境,而“灼灼青轩女”和“泠泠高台中”则突出了女子的美丽与孤寂。后文通过“明志逸秋霜”和“玉颜艳春红”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形象,而“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则表达了她的情感冲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褭褭临窗竹”:描绘窗边竹子轻轻摇曳的景象,营造静谧氛围。
  • “蔼蔼垂门桐”:门前的桐树茂密低垂,增加了诗的意境。
  • “灼灼青轩女”:明亮的房间里,女子容光焕发,形象鲜明。
  • “泠泠高台中”:高台上清冷孤寂,突出了女子的孤独。
  • “明志逸秋霜”:女子的志向高洁,超越秋霜,展现了她的品格。
  • “玉颜艳春红”:容颜如玉,艳丽如春日红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表达了女子对情人早早从军的怨恨和无奈。
  • “鸣弦惭夜月”:夜晚弹琴,月色也感到羞愧,形容女子的才情。
  • “绀黛羞春风”:青黛色的妆容在春风中显得羞涩,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明志逸秋霜”和“玉颜艳春红”通过比喻强化了女子的形象。
  • 拟人:“鸣弦惭夜月”和“绀黛羞春风”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褭褭临窗竹”与“蔼蔼垂门桐”,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了她在情人远行从军后的思念与怨恨,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意象分析:

  • 褭褭临窗竹:象征静谧与坚韧。
  • 蔼蔼垂门桐:象征茂盛与低沉。
  • 灼灼青轩女:象征美丽与光彩。
  • 泠泠高台中:象征孤寂与清冷。
  • 明志逸秋霜:象征高洁与超越。
  • 玉颜艳春红:象征美丽与生机。
  • 鸣弦惭夜月:象征才情与羞愧。
  • 绀黛羞春风:象征妆容与羞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褭褭临窗竹”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竹子轻轻摇曳 B. 竹子茂密低垂 C. 竹子清冷孤寂 答案:A

  2. “明志逸秋霜”中的“逸”字是什么意思? A. 超越 B. 隐藏 C. 平静 答案:A

  3. 诗中“恨君早从戎”表达了女子的什么情感? A. 思念 B. 怨恨 C. 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南北朝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进行对比,展示不同朝代对从军主题的不同处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南北朝诗选》、《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溪惠白雕三绝 夏旱四首 挽卢氏子考功 扶胥三首 杂题 有感二首 又和六首 立春七首 又和感旧四首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克字旁的字 才大心细 汹涌彭湃 鹤唳风声 支字旁的字 贯微动密 霜蹄 例会 屮字旁的字 磨动 走之旁的字 损公肥私 行字旁的字 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徒劳往返 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球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