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13
知子石司徒,分材靳齐奴。
诸仲财不如,财穷东市诛。
吁嗟石司徒,知子良不愚。
这首诗表达了对“石司徒”以及其子嗣的感慨。诗人提到石司徒与靳齐的故事,意在说明即使在财富上有所缺乏,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也不足。尤其是“诸仲”与“东市”的对比,暗含着对权势与财富的反思,最后感叹石司徒的子女并非愚笨,具有真正的才智。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字仲明,号石门,生于福建,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寓意深远著称,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览古四十二首》是杨维桢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慨。此时正值元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诗中借古人之事以抒怀,表达对智慧与财富、权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短小精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诗人通过对“石司徒”及其子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人性与财富关系的深刻思考。石司徒虽然在物质上可能不如他人富有,但他的子女却并非愚钝,这种对比揭示了财富的相对性与智慧的独立性。
诗中提到的“东市”作为繁华的商业中心,暗示着物质财富的诱惑与腐化,然而在诗人眼中,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才智与品德。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价值观,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财富与德行的思考。
全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给人以启示,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亦不可忽视内在的修养与智慧。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不同的角色和环境的对比,展示了财富与智慧、地位与品德之间的关系。通过呼应与反转,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智慧与品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物质财富与权势并不代表一切的背景下,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内在素养。
诗中提到的“石司徒”代表什么?
“东市”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可以将杨维桢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的诗歌中同样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两者在历史背景与主题思想上均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各具特色。杨维桢更注重个体的智慧与品德,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命运与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