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5:28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红色的弓箭啊,听到你的话语,就将你藏好。我有贵宾,心中给予他们礼物。钟鼓已设,一朝款待他们。红色的弓箭啊,听到你的话语,就将你载入。我有贵宾,心中欢喜。钟鼓已设,一朝为他们服务。红色的弓箭啊,听到你的话语,就将你悬挂。我有贵宾,心中喜爱。钟鼓已设,一朝回馈他们。
《小雅·彤弓》的作者为佚名,属于《诗经》中的一部分。《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彤弓》可能是用于宴请贵宾的诗歌,表达了对来宾的热情款待和内心的喜悦。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与人际关系的重视,体现了“礼”的文化传统。
《小雅·彤弓》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热烈欢快的宴会场景。诗中反复提到的“彤弓”,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代表着对力量和尊贵的追求。每一节都以“彤弓”开头,形成了强烈的重复效果,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与韵律感。
诗中描绘了对嘉宾的重视与尊重,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礼仪的严格遵循。每次宴请的准备都伴随着钟鼓的奏响,传递出一种隆重与喜庆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宴会场面的细致描绘,表现出对友谊与人际关系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表达喜悦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它不仅是一首宴请的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展现,提醒人们珍视身边的朋友与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表达了对弓箭的尊重,象征着力量和威严。听到他人的言语,便将其妥善安置。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说明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来宾的感激与喜悦,愿意以礼相待。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设定宴会的氛围,通过乐器的响起来营造喜庆场景。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
继续强调红弓的存在,它承载着言语与情感。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兴奋因为嘉宾的到来而倍增。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再次强调宴会的准备,显示出对来宾的重视。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将“彤弓”与“櫜”结合,强调对弓箭的珍视。
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诗人对嘉宾的喜爱之情愈加明显。
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最后再次提到宴会的筹备,表达了对嘉宾的回馈之意。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人际关系的重视。通过对宴请场景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贵宾的热情款待。
彤弓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对力量与尊重的追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嘉宾的出现意味着人际交往的重视,展现了古人对友谊的珍视。
“彤弓”象征什么?
A. 力量
B. 哀伤
C. 恐惧
诗中提到的“嘉宾”指的是?
A. 普通朋友
B. 尊贵的客人
C. 家人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对友谊的珍视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