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8:23
松
作者: 韩溉 〔唐代〕
倚空高槛冷无尘,
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
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
春光还是不容君。
这首诗描绘了高高的松树在清冷的环境中,仿佛没有尘世的喧嚣。诗人回忆往事,感到梦境即将破碎。松树的翠绿本应在霜后显现,寒冷的声音却偏偏在月光中回响。啼叫的猿猴似乎在呼唤苍山上的雨水,而归来的仙鹤则在应和紫府的云彩。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在东园和桃李争芳斗艳,因为春光终究是不属于自己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可能在高处的松树旁,回忆往昔,感慨时光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这首《松》通过描绘松树的高耸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开头两句以“倚空高槛冷无尘”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尘世的超然,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往事,感到那些美好的记忆如梦境般易逝,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四句通过“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进一步深化了松树的意象:它的翠色在霜后才显得更加鲜明,寒声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幽远,暗示了诗人在自我反思中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句“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猿的啼叫和仙鹤的归来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联结。最后一句“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则以自我告诫的语气,表达了对世俗争斗的淡漠,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春光的短暂。整首诗以松树为中心,融汇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槛”主要形容什么?
A. 高处的美景
B. 高处的孤独感
C. 春天的花
诗人为何劝诫自己不要“竞桃李”?
A. 因为桃李太美
B. 因为春光短暂
C. 因为想要独自享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解析韩溉的《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