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11:52
与湛上人院画松
水墨乍成岩下树,
摧残半隐洞中云。
猷公曾住天台寺,
阴雨猿声何处闻。
这首诗描绘了在湛上人的院子里画松树的情景。水墨画初成,像是在岩石下的树木;画中景象仿佛被摧残,半隐于洞中的云雾。猷公曾经住在天台寺,阴雨绵绵中传来的猿声,不知从何处传来。
刘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其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与友人湛上人相聚之时,意在描绘自然景色及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背景可能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诗人通过画松树的行为,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宁静。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幽美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的“水墨乍成岩下树”将读者引入一个朦胧的画面,水墨画的运用既表现了艺术的虚幻,也暗示了自然的真实。接下来的“摧残半隐洞中云”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残酷与无情,使得整体氛围更加深沉。猷公的出现,将诗的意境推向了历史的高度,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远古智者的敬仰。最后一句“阴雨猿声何处闻”在阴雨的背景下,猿声的渗透让人感到孤独与寂寥,恰如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中提到的“猷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水墨乍成”意指什么?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