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归去来图》

时间: 2025-05-07 06:56:52

诗句

渊明岂乐居岩薮,逢此百罹聊饮酒。

龚生未免不食亡,孔融竟落奸雄手。

想见龙眠下笔时,伫目精神思尚友。

开图我亦有遗恨,不得执屦从其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6:52

原文展示:

题归去来图 赵蕃 〔宋代〕 渊明岂乐居岩薮,逢此百罹聊饮酒。 龚生未免不食亡,孔融竟落奸雄手。 想见龙眠下笔时,伫目精神思尚友。 开图我亦有遗恨,不得执屦从其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陶渊明并非真的喜欢隐居山林,只是遭遇了种种不幸,只好借酒消愁。龚生因为不愿屈服而饿死,孔融最终落入了奸雄的手中。可以想象龙眠在作画时,凝视着画面,思考着与这些高尚人物的交往。打开这幅画,我也感到遗憾,不能追随他们之后。

注释: 字词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逸著称。
  • 岩薮:山林隐居之地。
  • 百罹:种种不幸。
  • 龚生:指龚胜,西汉末年的忠臣,因不愿投降王莽而饿死。
  • 孔融: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因反对曹操而被杀。
  • 龙眠:指画家李公麟,字龙眠,宋代著名画家。
  • 伫目:凝视。
  • 执屦:跟随,追随。

典故解析:

  • 渊明岂乐居岩薮:陶渊明虽然隐居,但并非真的喜欢隐居生活,而是因为时局动荡,不得已而为之。
  • 龚生未免不食亡:龚胜因不愿投降王莽,选择饿死,表现了忠贞不屈的精神。
  • 孔融竟落奸雄手:孔融因反对曹操而被杀,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龚胜、孔融的提及,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观赏李公麟的《归去来图》时所作,通过对画中人物的联想,抒发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龚胜、孔融三位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渊明岂乐居岩薮”一句,既表达了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理解,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龚生未免不食亡,孔融竟落奸雄手”则进一步通过对两位忠臣的悲剧命运的描述,抒发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对政治斗争残酷的感慨。最后两句“想见龙眠下笔时,伫目精神思尚友”和“开图我亦有遗恨,不得执屦从其后”则表达了作者对画家的敬仰和对追随这些高尚人物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 第二句:通过对龚胜和孔融的悲剧命运的描述,抒发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对政治斗争残酷的感慨。
  • 第三句:表达了对画家的敬仰和对追随这些高尚人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渊明岂乐居岩薮”中的“岩薮”比喻隐居生活。
  • 对仗:“龚生未免不食亡,孔融竟落奸雄手”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薮:隐居之地,象征隐逸生活。
  • 百罹:种种不幸,象征时局的动荡。
  • 龙眠:画家李公麟,象征艺术的高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龚胜 C. 孔融 答案:A

  2. “龚生未免不食亡”中的“龚生”是指谁? A. 陶渊明 B. 龚胜 C. 孔融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龙眠”是指哪位画家? A. 李公麟 B. 王维 C. 苏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 龚胜的《绝命辞》
  • 孔融的《荐祢衡表》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与赵蕃的《题归去来图》都表达了隐逸的主题,但前者更多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后者则更多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龚胜传》
  • 《孔融传》
  • 《宋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二之二) 雪後同吴达夫慎献玉登黄鹤楼 和钱适德循寓怀二首 广四愁寄李譓 自讼 僧居对雨二首之二 宿芥塘佛祠 题海陵寓舍四首之一 杨柳陌 摊破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垂宇宙 削趾适屦 車字旁的字 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鋈器 鼠字旁的字 卖开头的成语 定乱 陈词 杜绝人事 贝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理不忘乱 覆载之下 纔刚 三千世界 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慊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