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16
春水
作者: 李学温 〔清代〕
春光何处好,溪水绿烟生。
蘸柳偏多态,浮花最有情。
泥融知燕喜,风静觉鸥轻。
为问桃源路,渔舟小渚横。
春天的景色在哪里最美呢?溪水在阳光下泛起绿烟。
柳树的枝条在水面上摇曳,浮动的花瓣最富有情感。
泥土融化,知道燕子归来是欢喜的;
微风静止,感到海鸥轻盈地飞翔。
我想问问桃源的路在哪里,渔舟在小沙洲上横陈。
作者介绍:
李学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自然复苏之际,诗人借助春水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生机,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春水》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景色的优美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水、柳树、花瓣、燕子和海鸥等自然元素融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开篇“春光何处好”引发读者的思索,接着以“溪水绿烟生”描绘了春水在阳光下的迷人景象,给人以清新、柔和的感受。接下来的“蘸柳偏多态,浮花最有情”,通过对柳树和花瓣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生命多样性的感慨。
“泥融知燕喜,风静觉鸥轻”则表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和宁静,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风的平静则让海鸥的飞翔显得更加轻盈,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自然与生命和谐共生的美好。最后一句“为问桃源路,渔舟小渚横”则引入了理想生活的追寻,渔舟在小沙洲上的安静停留,似乎暗示着诗人对桃源般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李学温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细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光何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夏天的期待
“泥融知燕喜”中的“燕”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到来?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李学温的《春水》更注重春天的细腻景象与情感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自然的宁静与哲理。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