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5:35
忆王孙八首 其二
奕绘 〔清代〕
十三陵上杜鹃哀,山海关东大将来。
贼走城门夜大开,阅兴衰,半死幽兰混草莱。
在十三陵的山上,杜鹃鸟悲鸣,山海关的东边,大将军到来。
贼人在夜间逃走,城门大开,回顾往昔的兴衰,半枯的幽兰与杂草混杂在一起。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风格多变,擅长描绘历史事件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杜鹃的哀鸣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杜鹃鸟的悲鸣与十三陵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象征着盛世的衰落和国破家亡的哀痛。接着,提到“山海关东大将”,暗示了国家危机时刻,英雄出征保家卫国的情景。最后一句“阅兴衰,半死幽兰混草莱”,通过细腻的意象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感与对未来的迷茫,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测试: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山海关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
A. 旅游景点
B. 军事防御关口
C. 经济中心
“幽兰”与“草莱”的对比反映了什么?
A. 美与丑
B. 兴与衰
C. 冷与热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奕绘的《忆王孙》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奕绘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而李白偏向于个人的情感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