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王孙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9:25:35

诗句

十三陵上杜鹃哀,山海关东大将来。

贼走城门夜大开,阅兴衰,半死幽兰混草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5:35

原文展示:

忆王孙八首 其二
奕绘 〔清代〕
十三陵上杜鹃哀,山海关东大将来。
贼走城门夜大开,阅兴衰,半死幽兰混草莱。

白话文翻译:

在十三陵的山上,杜鹃鸟悲鸣,山海关的东边,大将军到来。
贼人在夜间逃走,城门大开,回顾往昔的兴衰,半枯的幽兰与杂草混杂在一起。

注释:

  • 杜鹃:一种鸟,常被视为悲哀的象征。
  •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是著名的军事防御关口。
  • :指敌人或侵略者。
  • 幽兰:一种优雅的兰花,象征清雅和高洁。
  • 草莱:指杂草,意在对比幽兰的高洁。

典故解析:

  • 十三陵:明代皇帝的陵墓,象征着兴盛与衰败。
  • 山海关: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关口,常常与守卫和防御相关。
  • 杜鹃: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忧伤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风格多变,擅长描绘历史事件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杜鹃的哀鸣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气氛。杜鹃鸟的悲鸣与十三陵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象征着盛世的衰落和国破家亡的哀痛。接着,提到“山海关东大将”,暗示了国家危机时刻,英雄出征保家卫国的情景。最后一句“阅兴衰,半死幽兰混草莱”,通过细腻的意象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感与对未来的迷茫,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三陵上杜鹃哀”:以自然景象引入,杜鹃的哀鸣象征着哀伤的历史。
    • “山海关东大将来”:大将军的到来暗示着保卫家国的行动。
    • “贼走城门夜大开”:描绘了敌人逃跑的场景,暗示着城破之危。
    • “阅兴衰,半死幽兰混草莱”:通过幽兰与杂草的对比,展现了昔日繁华与今日凋零的对照。
  •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的哀鸣比喻国家的悲哀。
    • 对比:幽兰与杂草的对比,强调了历史的兴衰变迁。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情感的交融。

意象分析:

  • 杜鹃:象征悲伤与离别。
  • 山海关:代表着国家的防线与历史的沉重。
  • 幽兰:象征高洁与优雅,反映出往昔的繁华。
  • 草莱:代表衰败与无序,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2. 山海关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 A. 旅游景点
    B. 军事防御关口
    C. 经济中心

  3. “幽兰”与“草莱”的对比反映了什么? A. 美与丑
    B. 兴与衰
    C. 冷与热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奕绘的《忆王孙》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奕绘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而李白偏向于个人的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和萧伯和韵 病中感春 新涂抛江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特秀亭 舟至湖心,望豫章西山云起,风雨骤至 过临平莲荡四首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戈字旁的字 好自矜夸 醇嘏 茕茕无依 克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包含絶的词语有哪些 起肓 刘宠一钱 闵乱思治 刻激 臼字旁的字 包含曼的词语有哪些 有声有色 遇事掣肘 留君子 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