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7:17
霜天晓角 二首 其一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翠楼明月。此夕应如雪。三两玉人相倚,香露沁湿云屧。一叠还一叠。瑶琴弹不辍。恨与素娥同寡,蟾兔外。共寒绝。
在霜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翠楼之上,今晚的月光该如同雪一样洁白。几位美丽的女子相依而立,香露浸湿了她们的云履。乐曲一首接着一首,瑶琴的声音不断回荡。可惜我与嫦娥一样孤寂,只有那月中的兔子陪伴我,心中只感到寒冷的孤独。
屈大均(1565年-1645年),字宗道,号静庵,明代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屈大均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的感悟。
屈大均的《霜天晓角》展现了一个孤独而清冷的夜晚,诗人借助明亮的月光与美丽的女子,描绘出一种优雅而又凄凉的氛围。开头的“翠楼明月”便勾勒出了一个清冷的环境,月光如雪,洁白无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这种宁静背后却隐藏着孤独与寂寞。
“香露沁湿云屧”,在优美的意象中,诗人将女子的美与自然的清新结合在一起,然而这样的美丽却是短暂的,只是在这一刻的相依。接下来的“瑶琴弹不辍”,则是对音乐的描绘,音乐在夜晚的空灵中飘荡,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诗人以“恨与素娥同寡”结束,嫦娥的形象不仅代表了美丽,也象征着孤独和离别,诗人对这种境遇的感慨在此刻达到高潮。他与嫦娥同样孤寂,只有月中的兔子相伴,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渴望,以及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现状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翠楼明月。
此夕应如雪。
三两玉人相倚,
香露沁湿云屧。
一叠还一叠。
瑶琴弹不辍。
恨与素娥同寡,
蟾兔外。
共寒绝。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美丽女子和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翠楼明月”中的“翠”字是什么意思?
A. 绿色 B. 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恨与素娥同寡”中的“素娥”指的是谁?
A. 王母娘娘 B. 嫦娥 C. 织女 D. 小龙女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