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女冠子》

时间: 2025-05-07 09:44:40

诗句

淡烟飘薄。

莺花谢、清和院落。

树阴翠、密叶成幄。

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

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

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

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

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4:40

原文展示

《女冠子》 作者:柳永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烟雾轻轻飘荡,莺鸟和花朵在这个清和的院落中凋谢。树荫下密密的绿叶如同帐篷一般。麦子的丰收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夏天的云彩突然间变幻成奇特的山峰,与广阔的天空相依偎。温暖的波涛在银色的水塘中涌动,水面上新长出的水草和跃起的小鱼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想起当年陈王的盛况,那日嫩绿的苔藓生长在阁楼上。正当阳光灿烂,天空高远,流光溢彩,楚地的楼阁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披开衣襟时,波光粼粼的景象如同翠色的帷幕。借着文采与友人欢聚,品尝着李子的甘甜,忍不住轻言细语。清静的别馆里,避开炎热的蒸腾,何必去河朔?只要在酒前随意,优雅的歌声和艳丽的舞蹈,就能尽情享受欢乐。

注释

  • 淡烟:轻薄的烟雾,形容天气清新。
  • 莺花:指春天的鸟和花,象征生机。
  • 翠密叶成幄:形容树阴下的绿叶密集如帐篷。
  • 麦秋霁景:麦子成熟后的晴朗天气,意指丰收。
  • 陈王:指陈后主陈叔宝,历史上以风流著称。
  • 嫩苔生阁:形容阁楼上长满了嫩绿的苔藓,暗示时间的流逝。
  • 楚榭:指楚地的楼阁,富有地方特色。
  • 沈李浮瓜:指品尝李子和西瓜,寓意清凉和消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香亭,北宋著名词人。他以擅长写词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生活景象,风格细腻、柔婉,常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女冠子》创作于柳永的晚年,诗中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词借景抒情,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女冠子》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词作,柳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融合。开篇的“淡烟飘薄”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随之而来的莺鸟与花朵的凋谢,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流逝。树阴下的翠密叶如同绿幕一般,给人一种遮蔽的宁静感,恰似人心中的一片净土。

字里行间,柳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折射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麦秋的丰收与夏云的变幻,象征着生命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尤其是“想端忧多暇”的自省,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作品中“以文会友”与“雅歌艳舞”,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欢庆的向往。柳永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烟飘薄:营造出一种轻松、清新的氛围。
  • 莺花谢清和院落:对比生机与凋零,表现时间的流逝。
  • 树阴翠密叶成幄:树荫浓密,象征庇护与安静。
  • 麦秋霁景:描绘丰收的喜悦。
  • 波暖银塘:水面温暖,生机勃勃,象征着欢乐。
  • 想端忧多暇:反思内心的忧虑,增添了情感深度。
  • 正铄石天高:描绘美好时光的惬意。
  • 披襟处波翻翠幕:展示自然美与人心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树阴翠密叶成幄”,将树叶比作帐篷,生动形象。
  • 对仗:如“雅歌艳舞,尽成欢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轻盈与变幻。
  • 莺花:象征春天与生机。
  • 树阴:象征庇护与安静。
  • 波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淡烟飘薄”主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A. 宁静
    B. 忧伤
    C. 激动

  2. “麦秋霁景”中的“霁”字意思是什么? A. 雨后晴朗
    B. 风和日丽
    C. 暴风骤雨

  3. 诗中提到的“以文会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文学的热爱
    B. 交友的重要性
    C. 生活的享受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柳永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柳永更倾向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两者在表达手法上各有千秋,为宋词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柳永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颐轩诗六首 木兰花令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其三 罗汉南公升堂颂二首 失紫竹柱杖颂 饮润父家 漫书呈仲谋 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四首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再次韵寄子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原子武器 垂名青史 不露锋芒 谋主 差结尾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睫结尾的成语 走投无路 鸟字旁的字 逋逃之臣 广开门路 麦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当心 靡協 香胶 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