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51
荐痴绝禅师
痴绝有庵不肯住,
弄月挑云径山去。
地水火风分裂时,
亲书赠予黄葛布。
蜕封读罢咽无语,
会得龙须能避暑。
岂知玉骨本清凉,
书则珍藏布不取。
源老忽踏幽深路,
道在隔山遥望处。
巨帙已载烂葛藤,
何堪又送閒家具。
开眼一看笑呵呵,
犹有这个可奈何。
来而不往非世法,
聊效芹忱愧不多。
两角茶,十袋面,
宝瓶飞钱五十万。
虔心献此一瓣香,
奉为禅师作清荐。
且问先师来不来,
玉山庵顶白云开。
更烦大众打圆相,
拨取青莲火里灰。
这首诗的意思是:痴绝禅师有一座庵,却不愿意常住在那里,他在月光下挑动云彩,径直向山中而去。大自然的四种元素在分裂之时,我亲手写了信件赠予他黄葛布。封信读完后,我无言以对,明白了龙须草能带来凉爽。然而,谁又知道,玉骨本来就清凉,只是书信被珍藏,不愿取出。源老忽然踏上了幽深的道路,真正的道理在遥远的山那边。厚厚的书籍已载满了枯萎的葛藤,怎能再送来闲杂的家具。睁开眼睛一看,不禁笑了,仍然有些事情无可奈何。来而不往不是世俗之法,我只是表达一点心意,愧疚不多。两角的茶、十袋的面,宝瓶里飞出的五十万钱。我虔诚地献上一瓣香,作为对禅师的清荐。还想问问先师是否会来,玉山庵的顶上白云是否会开。更要烦劳大众打个圆形的相,拨去青莲火里的灰烬。
作者介绍:徐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禅宗氛围浓厚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和对禅理的探求。
这首诗通过对痴绝禅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几句用“痴绝”形容禅师,立即引起读者的好奇,接着通过“弄月挑云”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的境界。诗中提及自然元素的分裂,象征着人生的纷扰和复杂,而作者通过送黄葛布的方式,表达了对禅师的敬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与禅理之间的关系,既有对书信的珍藏,也有对真理的追寻。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禅道的执着。最后,诗人以“虔心献此一瓣香”作为结尾,既是对禅师的敬仰,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传达了对心灵自由和淡泊名利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痴绝禅师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禅理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痴绝”指什么境界?
诗中提到的“黄葛布”象征什么?
“来而不往非世法”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敏的《荐痴绝禅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对禅理的探讨,而后者则侧重于孤独与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