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客诗 其一》

时间: 2025-05-01 15:52:33

诗句

有客有客来洞庭,驾罔象兮骖奔鲸。

千家含景双龙精,玲珑七窍罗天星。

莫邪出匣铿有声,一鸣一止三千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2:33

原文展示:

六客诗 其一 杨维桢 〔元代〕 有客有客来洞庭,驾罔象兮骖奔鲸。千家含景双龙精,玲珑七窍罗天星。莫邪出匣铿有声,一鸣一止三千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有一位客人来自洞庭湖,驾驭着神秘的水兽,骑着奔腾的鲸鱼。千家万户中,双龙之精蕴含着美景,七窍玲珑如同罗列着天上的星辰。莫邪宝剑出鞘时铿锵有声,每一次鸣响都跨越了三千年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罔象:古代神话中的水怪。
  • 骖奔鲸:骑着奔腾的鲸鱼。
  • 双龙精:指双龙之精气,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 玲珑七窍:形容物体精巧,如同天上的星辰。
  • 莫邪:古代名剑,传说中的宝剑。
  • 铿有声: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三千龄:指极长的时间,三千年。

典故解析:

  • 莫邪:出自《列子·汤问》,是一把传说中的宝剑,象征着锋利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其诗文风格豪放,多涉及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文人雅集中所作,描绘了神秘而壮丽的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中,为了表达对神秘自然和历史传说的赞美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元素,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画面。诗人以“驾罔象兮骖奔鲸”展现了客人的非凡气魄和超凡脱俗的形象,而“千家含景双龙精”则进一步以双龙之精气来象征吉祥和力量。最后,“莫邪出匣铿有声,一鸣一止三千龄”则通过宝剑的鸣响,表达了时间的深远和历史的厚重。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客有客来洞庭”:开篇即点明有客人来自洞庭湖,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 “驾罔象兮骖奔鲸”:通过驾驭水怪和骑鲸鱼的描写,展现了客人的非凡能力和超凡脱俗的形象。
  • “千家含景双龙精”:以双龙之精气来象征吉祥和力量,同时也描绘了千家万户中的美景。
  • “玲珑七窍罗天星”:形容物体精巧,如同天上的星辰,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 “莫邪出匣铿有声”:通过宝剑的鸣响,表达了力量和威严。
  • “一鸣一止三千龄”:以宝剑的鸣响来象征时间的深远和历史的厚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玲珑七窍罗天星”,将物体的精巧比作天上的星辰。
  • 拟人:如“驾罔象兮骖奔鲸”,将水怪和鲸鱼拟人化,赋予它们行动的能力。
  • 夸张:如“一鸣一止三千龄”,夸张地表达了时间的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神秘的自然景象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和历史厚重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象征着神秘和广阔。
  • 罔象、奔鲸:象征着非凡的能力和超凡脱俗的形象。
  • 双龙精:象征吉祥和力量。
  • 玲珑七窍:象征精巧和神秘。
  • 莫邪:象征力量和威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罔象”是指什么? A. 水怪 B. 神兽 C. 宝剑 D. 星辰

  2. “千家含景双龙精”中的“双龙精”象征什么? A. 吉祥和力量 B. 神秘和精巧 C. 时间和历史 D. 威严和力量

  3. “莫邪出匣铿有声”中的“莫邪”是什么? A. 宝剑 B. 神兽 C. 星辰 D. 水怪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展现了豪放不羁的风格和对超凡脱俗的追求。
  • 杜甫《望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六客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展现了豪放的风格,但前者更多地融入了神话元素,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元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维桢的创作环境。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题画 望江南 其二十七 杂咏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题北流陈柱尊萝村读书图 望江南 其十二 望江南 其十 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十六 青墩初夏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趔趄而行 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委弃泥涂 包含驱的成语 满床叠笏 奔崩 韑海 病字头的字 足智多谋 反文旁的字 榅桲 馬字旁的字 青面獠牙 横头横脑 釒字旁的字 褒善贬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