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9:57
《漷县行》
入城半里无人语,
枯木寒鸦几茅宇。
萧萧酒肆谁当垆,
武清西来断行旅。
县令老羸犹出迎,
头上乌纱半尘土。
问之不答攒双眉,
但诉公私苦复苦。
雨雹飞蝗两伤稼,
春来况遭连月雨。
绵城之西多草场,
中官放马来旁午。
中官占田动阡陌,
不出官租地无主。
县中里甲死诛求,
请看荒坟遍村坞。
进入城里半里路,没有人说话,
枯树上寒鸦在几间茅草屋上啼叫。
酒肆里萧条,谁在卖酒呢,
武清的行旅已被阻断。
县令老态龙钟,依然出来迎接,
他的乌纱帽上沾满了尘土。
问他却不回答,皱着眉头,
只诉说着公私的苦难。
雨、雹、飞蝗两害农田,
春天更遭连月的雨水。
绵城西边多是草场,
中官在午后放马而来。
中官占田田地被动,
不出官租,土地没有主人。
县中里甲死于征求,
请看荒坟遍布村坞。
顾梦圭,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民生疾苦,关注社会问题,风格沉郁,深刻。
《漷县行》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漷县的荒凉景象,表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漷县行》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漷县的荒凉景象,体现了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开篇“入城半里无人语”,通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人烟稀少、冷清凄惨的画面。枯木寒鸦、酒肆萧条,展现了一个衰败的城镇,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困苦。
接着,诗人描写了县令的形象,他的老态和头上的尘土,反映了官员的无能与悲哀。县令虽出迎,却不答问,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漠然。随后,诗人通过雨雹飞蝗等自然灾害,揭示了农民的生存困境,尤其是春季连月的雨水更是加重了农田的灾害。
最后,诗人对中官占田现象的批评,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土地的无主状态,使得农民愈加困苦。诗中通过对荒坟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死亡与无望的主题,令人深思。
全诗通过刻画漷县的荒凉景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诗中描写的城镇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繁华热闹
B. 荒凉寂静
C. 安宁祥和
D. 充满希望
诗中提到的“县令老羸”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官员的年轻
B. 官员的无能与衰老
C. 官员的聪明才智
D. 官员的勇敢
诗中“荒坟遍村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社会的不满与悲伤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