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0:13
促漏遥钟动静闻,
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
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
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
两两鸳鸯护水纹。
遥远的钟声传来,动静交替,隐约可闻;
散落的报纸重叠在一起,难以分辨。
舞动的鸾鸟在镜匣中收起了残留的黛色,
香炉里的睡鸭换上了晚霞的香气。
归去时知道一定会再次对着明月,
梦中又会飞往何处,化作云彩?
南塘渐渐温暖,蒲草已经可以编结,
成双的鸳鸯守护着水面上的波纹。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派的代表之一。李商隐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促漏》是李商隐晚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唐代的社会背景下,政治动荡、个人命运多舛,李商隐在诗中融入了对爱情、梦想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促漏》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诗作,李商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遥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钟声的响起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散落的报纸,象征着纷繁复杂的生活,仿佛在暗示着个人命运的不可捉摸。
接下来的意象如“舞鸾镜匣”和“睡鸭香炉”,既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又暗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尤其是“归去定知还向月”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过去的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最后两句“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则描绘了春暖花开的场景,鸳鸯成双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珍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表达,展示了李商隐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哲理性和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李商隐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寄托。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短暂人生的无奈,充满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促漏》的作者是谁?
“归去定知还向月”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什么?
李商隐《促漏》 vs. 杜甫《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