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1:51
赐新罗王
作者:李隆基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这首诗描述了新罗王国的繁荣和与唐朝的关系。诗人通过描绘四方的景象与万象的中心,表达了对新罗王的赞美。大量的玉帛(贵重物品)流通于天下,象征着国家的富庶与繁荣。诗中提到的“岁月勤黄图”,意味着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诗人强调国家应以文化和礼仪为重,忠信与仁义是立国之本。最后,诗人希望这种精神能在新罗国继续传承,表达了对友好交往的美好愿景。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年号开元,他是唐代著名的文治之君,提倡文治,崇尚文化,推动了盛唐时期的繁荣。
这首诗是李隆基在与新罗王的外交往来中创作的,表达了对新罗国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唐朝的开放与包容政策。
《赐新罗王》是一首充满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的诗。诗中,李隆基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新罗国的繁荣和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展示了唐朝的强大与包容。诗的开头以“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揭示了宇宙万象的中心地位,隐喻着唐朝的强大和其在东亚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接着通过“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的描写,表现出国家的富饶和对外交流的繁盛。
在表达对新罗的祝福时,诗人提到“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强调了国家的名义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表明文化是连接两个国家的纽带。李隆基通过“忠信识尊儒”呼唤新罗国重视礼仪与道德,使得两国关系更加密切。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使得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情感共鸣。李隆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传递出一种民族团结与友好的精神,展现了盛唐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包容。
整首诗通过对新罗的祝福,表达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强调文化的传承与礼仪的重要性,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李白
C. 李隆基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玉帛”代表什么?
A. 文化
B. 贵重物品
C. 地理
D. 战争
“衣冠知奉礼”强调了什么?
A. 经济
B. 文化和礼仪
C. 战争
D.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