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2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24:59
谒金门·秋已暮
作者: 牛希济〔五代〕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
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
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秋天已经暮了,重重叠叠的关山和岔路令人迷惘。
马儿嘶鸣,鞭子摇动,不知驶向何方,清晨的鸟儿在霜冷的树上啾啾叫。
梦里传来的禁城钟声和鼓声已断,泪水在檀木枕上滴落无数。
晨雾轻轻飘散,只有那一抹凝重的红色,翠绿色的蛾子愁苦得不言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禁城”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皇宫,暗示着诗人与朝廷的关系或个人的身世。该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作者介绍:
牛希济,五代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善于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惆怅与孤独。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创作背景:
《谒金门·秋已暮》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经历了个人生活的波折,结合季节的变化,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的追忆。
《谒金门·秋已暮》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开篇“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便设定了诗的背景,秋天的暮色与重重叠叠的山峦,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迷茫。诗中“嘶马摇鞭何处去”表现诗人对未来的迷惘,马的嘶鸣似乎在问“我该何去何从”,映射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
接着“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从梦的破灭转向内心的悲伤,钟鼓声代表着往昔的繁华与现在的孤寂,泪水滴落在枕头上,展现了思念与忧愁的深重。最后“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浓厚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渲染而愈发明显,凝红与薄雾间的对比充满了诗意,美丽却又愁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呈现了一幅秋天的忧伤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惘,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已暮”意指什么?
A) 秋天刚开始
B) 秋天接近尾声
C) 秋天的高潮
D) 秋天的繁华
“梦断禁城钟鼓”中的“禁城”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乡村
C) 学校
D) 商城
诗中提到的“翠蛾”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和平
D) 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