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时间: 2025-07-29 16:11:29

诗句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11:29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作者: 牛希济〔唐代〕

原文展示: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山雾快要散去,天空显得淡蓝,星星稀疏微小。
残月在脸旁闪烁着光辉,离别的泪水在清晨时分流下。
话语已经说了很多,但情感依然未了,
回首时,仍然深情地说起那件绿罗裙,
处处对那芳草心生怜惜。

注释:

  • 春山: 春天的山,象征生机与希望。
  • 烟欲收: 山间的雾气即将散去,寓意清晨的到来。
  • 天澹: 天空清淡的样子。
  • 残月: 形容月亮已经不圆,象征离别的情感。
  • 别泪: 离别时的眼泪。
  • 重道: 反复提起、重温。
  • 绿罗裙: 绿罗裙是柔美的女子服装,象征对往昔的美好回忆。
  • 怜芳草: 对大自然的怜爱,象征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绿罗裙”常在古诗词中用以代表美丽的女性,往往与青春、爱情相关。此处提到的“芳草”不仅象征自然之美,更隐喻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牛希济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柔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感情的重视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将春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融为一体。开篇以“春山烟欲收”引入,展现了春日清晨特有的宁静与美丽。接下来的“天澹星稀小”则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仿佛让人感受到晨曦的微弱与柔和。

“残月”作为一种意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离别的忧伤。接下来的“别泪临清晓”,则是对离别的情感直白而深刻的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即将分别的无奈与悲伤。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语已多,情未了”的句式,展现了即使言语再多,内心的情感依然难以释怀。最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在追忆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情款款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令人感同身受,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山烟欲收: 描绘了春天的山脉和即将散去的雾气,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天澹星稀小: 进一步描写天空的淡蓝和星星的稀少,营造出清晨的宁静。
    • 残月脸边明: 残缺的月亮在清晨的光辉下显得格外明亮,象征着未尽的情感。
    • 别泪临清晓: 离别时的眼泪在清晨显得更加清晰,暗示着情感的难以割舍。
    • 语已多,情未了: 虽然话语已经说了很多,但内心的情感依然没有结束。
    •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回首往事时,对那件绿罗裙的深情回忆,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处处怜芳草: 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怜惜,隐喻着对往事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 “残月”不仅是月亮的状态,也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拟人: “语已多,情未了”,赋予了情感以生命,让情感显得更为真实。
    • 对仗: 诗中多个句子采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和谐美丽。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春山: 生机与希望的象征,表现自然之美。
  • 残月: 离别与思念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
  • 绿罗裙: 美好回忆的象征,代表着青春与爱情。
  • 芳草: 自然的美与柔情,体现对往昔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山烟欲收”主要表现了什么意境?

    • A. 春天的生机
    • B. 夏天的炎热
    • C. 秋天的萧瑟
    • D. 冬天的寒冷
  2. “别泪临清晓”中“别泪”指的是什么?

    • A. 离别时的眼泪
    • B. 喜悦的泪水
    • C. 愤怒的泪水
    • D. 疲惫的泪水
  3. “绿罗裙”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代表财富
    • B. 象征离别
    • C. 代表美好回忆
    • D. 象征时间流逝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春望》: 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如梦令》: 通过对春日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与怀念。

两首作品在主题上都涉及到春天与情感的联系,但牛希济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和李清照则结合了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齐天乐·秋宵待月,乡思撩人。得山荷寓书,倚此寄答,次美成韵 齐天乐 登虞山兴福寺楼时癸未始秋 齐天乐·消夏 齐天乐·废园代作 齐天乐 其三 芦花 齐天乐 齐天乐 宋拓梁萧敷敬太妃双志,次周清真韵 齐天乐(戊申百五王野处酌别) 齐天乐 其二 送幼光还白门同仲驭二调 齐天乐 其一 腊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妄人 白字旁的字 千刀万剁 会市 高字旁的字 包含漠的词语有哪些 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淡汝浓抹 镸字旁的字 舟水之喻 如无其事 祛蠹除奸 匕字旁的字 虚往实归 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鸡映水 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洼死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