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8:04
作者: 牛希济〔唐代〕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春天的山雾快要散去,天空显得淡蓝,星星稀疏微小。
残月在脸旁闪烁着光辉,离别的泪水在清晨时分流下。
话语已经说了很多,但情感依然未了,
回首时,仍然深情地说起那件绿罗裙,
处处对那芳草心生怜惜。
“绿罗裙”常在古诗词中用以代表美丽的女性,往往与青春、爱情相关。此处提到的“芳草”不仅象征自然之美,更隐喻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牛希济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柔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感情的重视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将春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融为一体。开篇以“春山烟欲收”引入,展现了春日清晨特有的宁静与美丽。接下来的“天澹星稀小”则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仿佛让人感受到晨曦的微弱与柔和。
“残月”作为一种意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离别的忧伤。接下来的“别泪临清晓”,则是对离别的情感直白而深刻的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即将分别的无奈与悲伤。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语已多,情未了”的句式,展现了即使言语再多,内心的情感依然难以释怀。最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在追忆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情款款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令人感同身受,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春山烟欲收”主要表现了什么意境?
“别泪临清晓”中“别泪”指的是什么?
“绿罗裙”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首作品在主题上都涉及到春天与情感的联系,但牛希济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和李清照则结合了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