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6:37
送继禅和尚之杭州开僧学堂
作者: 夏曾佑
本朝文苑最苍凉,
佛法师承更早亡。
正好独开生面在,
未须料理六朝唐。
在这个朝代的文艺界格外冷清,
佛教的传承也早已衰微。
正好在此时独自开创一番新局面,
不必去处理六朝和唐朝的陈旧事物。
夏曾佑(1841-1896),字子恭,号少山,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特色,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清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氛围逐渐低迷。诗人借送别继禅和尚之际,表达对佛教传承衰微的忧虑,以及对新气象的期待。
这首诗以简短的四句,传达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前两句以“苍凉”与“早亡”描绘了当时文艺界和佛教的衰落,展现出一种悲观的态度。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正是独立开创新局面的时机。最后一句则带着一丝豪情,强调不要被前人的成就束缚,鼓励创造新的文化价值。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遵循了古诗的格律,平仄对仗,音韵和谐。情感上,诗人由悲转喜,虽感叹社会的衰败,但更看重的是未来的可能性,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使整首诗充满力量。
整体来看,诗歌表达了对当时文艺衰败的忧虑以及对未来新生事物的期待,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苍凉”是指什么?
A. 生气勃勃的景象
B. 冷清的文艺景象
C. 热闹的集会
诗人鼓励在何时开创新局面?
A. 文艺繁荣时期
B. 文艺衰退时期
C. 佛教盛行时期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文化的衰退,但杜甫更强调忧国忧民的情感,而夏曾佑则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和创新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