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3:54
牢落吾何恨,先贤未免穷。
宁为田舍子,不作国师公。
萤影穿窗隙,蛩声出壁中。
残书殊有味,读到角吹终。
我在牢狱中又有什么遗憾呢?先贤们也未能避免穷困。
我宁愿做一个田舍子,不愿成为国师大公。
萤火虫的影子穿过窗隙,蟋蟀的声音从墙壁中传出。
残存的书籍别有一番滋味,我读到最后却只能听到角落里的风声。
“先贤未免穷”是对历史上许多圣贤的遭遇的感慨,许多有德之人虽然才华出众,但也常常遭遇贫困与困境。此句反映了对先贤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冥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官至知州,才华横溢,作品风格多样,尤以豪放和沉郁见长。
《牢落》写于作者被贬或遭受困境之时,表达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先贤命运的反思,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精神生活的追求。
《牢落》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在狱中对命运的思考表现出深刻的自省与人生的无奈。诗的开头直接抒发了对自身困境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心态,表明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至于怨恨命运。通过对比先贤的贫困,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正如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一样,物质生活并非人生的全部。
接着,诗人宁愿选择田舍子那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显示出对官场、权力的不屑与拒绝,表达了对真诚生活的追求。后面的自然描写,如萤影与蛩声,渲染了诗人孤独的情感,同时也映射出他在困境中依然与自然相通的心境。
最后一句“残书殊有味”,通过对书籍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即使在极端的困境中,诗人依然能从残破的书籍中品味到人生的真谛,这体现了他超然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在困境中仍寻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刘克庄的《牢落》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先贤”指的是?
“残书殊有味”这句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