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0:20
再见州人本不期,相留相挽忍相违。
携盘渭水空流涕,种柳金陵已合围。
事去恍疑春梦过,眼明还似故乡归。
题诗未要题名字,今是中原一布衣。
再见到这位州里的朋友,实在是没想到;我们互相拉着手,却又忍心分开。
在渭水边,我提着盘子,眼泪空流;在金陵种下的柳树,已被围起来。
事情过去,恍如春梦已然过去,眼睛明亮,却仿佛还在故乡归来。
写诗不需要署名,如今我只是一介平民在中原。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锡,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学者,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派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好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旧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作为一名平民,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诗的开篇“再见州人本不期”,直接表达了重逢的意外与欣喜,紧接着的“相留相挽忍相违”则细腻地刻画了离别的苦涩与无奈。渭水作为地理意象,不仅是实景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载体,流淌的水如同流逝的时光,让人倍感惆怅。
“携盘渭水空流涕”,将离别的情绪与自然景象结合,流淌的泪水与流水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悲凉。接下来的“种柳金陵已合围”,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故乡的距离。诗人在此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题诗未要题名字,今是中原一布衣”,既是对身世的自谦,也是对过往的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身份的认同与接受。整首诗在情感上跌宕起伏,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与思乡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体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测试:
诗中“再见州人本不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喜
b) 悲伤
c) 愤怒
“携盘渭水空流涕”中的“渭水”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希望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布衣”,指的是:
a) 贵族
b) 平民
c) 学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元好问的《为邓人作诗》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情谊,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伤感,后者则充满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